本报讯(记者 王睿)记者昨日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今年我市汛期极端天气事件偏多,防汛形势严峻。各区各部门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系统性应对汛情的能力,盯紧城市低洼易涝区、地铁隧道等重点部位,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受山洪威胁景区和施工营地等风险点位,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据了解,我市层层压实属地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重点防洪工程“行政、管理、技术”责任,开展业务培训和检查巡查,确保基层责任人员知责、明责、担责,拧紧“防、减、救”责任链条,严防发生“小水亡人”和“小水大灾”现象。
按照部署,相关部门抢抓汛前施工有利时机,落实市级专业、驻津央企、市属国企应急抢险力量,加强巡堤查险抢护技能培训,加快物资更新补充,加大先进装备配备;细化完善市级预案体系和应对措施,基层预案突出临灾预警、转移避险和先期处置,力求简明实用、易于操作;全面摸清防汛工程阻水障碍物底数,“一河一策”制定清障方案,对防洪工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进行防汛安全管控。
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强预警应急调度,优化水文气象站网布局,更新监测设备,应用无人机等新型监测设备,以及大数据、大模型等新技术,加密会商、科学研判,提高短临预报精准度、预见期;建立有效预警叫应反馈机制,“叫应”各级责任人及时上岗履职,形成工作闭环,完善“一处一预案”应急排水措施,提前在高风险部位布防队伍、预置设备。
为保障农业抗旱和供水安全,我市加强水工程调度和雨洪资源利用,为农业生产多储备水源;同时,统筹城乡供水需求,落实年度确定的10.43亿立方米引江水源、3亿立方米引滦水源等供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