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国际传播的三重使命
陆小华

  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传播不仅承担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重要任务,还承担着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七个着力”之一“着力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使命。中国国际传播还要站在中国与世界的连接点上承担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要努力展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与成果,它本身的发展与成效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程与成果的体现。

  融会认知、贯通领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国际传播在新时代新阶段所肩负的三重使命。在认识上,需要从政治高度、战略层面深刻理解;在实践上,需要把握好三者间的有机联系一体践行;在理论上,需要一体贯通研究阐发,基于三重使命总结经验、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基础和重要实现手段。发掘好的中国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好故事首先是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如何努力、奋斗与生活的故事。普通中国人的故事一样可以承载大主题。国际传播中的好故事也应当是有利于跨文化传播,甚至是让国外受众没有多少背景知识也很容易理解认同的。但今天在国际传播中,还要善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故事,让国际社会从中国故事、中国数据解读中看到中国的发展如何历经各种困难挑战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发展势头,看到中国经济过去没有因为“中国崩溃论”而崩溃,现在也不会因为“中国见顶论”而见顶。这不仅要求善于“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还要善于“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价值观传播是有穿透力的,有传播性的,其影响也更为深层与持久。这就需要注重从体现度、承载度、感染力三个维度选择好的中国故事。所谓体现度,就是看这个故事是否能够得当有力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看是否足可以帮助国外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二看承载度,看是否足以帮助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三看感染力,看是否足以体现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好的故事更要讲好,其衡量指标当然要看是否有利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求的核心指向之一。

  国际传播不仅是国家间的对话,更是文明层面的交流。传统上把国际传播定义为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影响,借助各种大众传媒、互联网和人员活动等媒介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但实际上世界各国在国际传播中如何看待、处理自身与他人的发展与安全问题,体现其所秉持的文明观和对人类未来的认知、态度、愿景与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是继2021年、2022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后,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全球文明倡议提出“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观,顺应国际社会增进文明对话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共同需求,而且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一起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展现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是体现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全球文明倡议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新成果。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与践行,必然要求进一步优化中国国际传播理念、范式、方法、策略,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传播的价值与效能。它要求着力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立脚点和本质追求,不仅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且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它要求优化国际传播内容与传播策略的着力点,不仅要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还要及时有力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建设进程和标志成果;它要求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努力重点和实践重心,不仅要形成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权,而且要努力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力和中国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层面的话语权,以有效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要求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它要求中国国际传播的价值表达和能力提升重点,不仅要善于“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而且要善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同时,体现中国的文明观和价值观,体现中国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定意志和不懈努力。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就要求在文明对话、交流、互鉴层面把握中国国际传播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创新理论范式、优化传播方法、调整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能。

  正是因为国际传播是文明层面的交流,新时代新阶段的中国国际传播,在围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以多种方式展开努力的同时,不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还要以更大力气创新性地体现、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程、成效和成果。中国国际传播活动本身,既是在参与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也要向国际社会展现好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新认知、新风貌,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有成效地完成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

  从更高层面看,中国国际传播的三重使命实际上都是在文明层面赋予的,都是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层面肩负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核心命题与基本指向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就需要以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作为基本依托,因为要帮助国际社会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可以进一步促进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和理解。这不仅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被赋予现代力量的中华文明,实际上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善于发现、展示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发现、展现好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成果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就是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也是在履行所肩负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此同时,践行人类文明倡议的中国国际传播,不仅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还要讲好人类文明进步故事,讲好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故事,讲好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故事,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这不仅因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更因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还因为中国共产党坚信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需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而中国国际传播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特殊力量,是体现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重要载体。

  (作者为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