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津味文学新作选登·评论~~~——读肖克凡中篇近作《父亲和雕像》
~~~——关于我的中篇小说《父亲和雕像》
~~~
青春园地
本专栏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生
投稿邮箱wyzkzhuanlan@sina.com~~~
~~~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将给孩子怎样的人生(外一篇)(图)
叶倾城 题图 张宇尘

  有一天,看了一部女权电影。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伦敦,女主角是那一代的叛逆女性,离婚后重上大学,业余时间去搞女权聚会。她有一个女儿需要照管,自然就她妈妈帮着带。

  她妈妈在家中的角色,每位中国女性都非常熟悉:买菜、做饭、陪外孙女儿玩,给外孙女儿梳头扎辫子穿花裙裙,给外孙女儿讲一些“小女孩要如何如何……”的道理。

  女主角在外面反了一天父权回家,发现她妈妈带着女儿看选美节目,还给女儿扮靓,痛心疾首,觉得她妈妈就是女权事业的背叛者,戕害了下一代新新女性。

  女主角指责她妈妈:你的世界就是家庭,就只有这么大。

  她妈妈说:我不管家,那谁管?你管吗?你如果自己带女儿,我难道不能出去看世界?

  女主角无言以对。

  然后她妈妈伤心地说:为什么你搞女权,却越来越像你爸。不管家,不管孩子,还每天批评家里的女人落后。

  她说:因为我不想像您,我不想只活在家庭里。

  这一段让我深深触动,我于是想:是否,每个女孩子的成长,都会面临这样的考验,要么像妈,要么像爸。

  像妈,就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琐碎繁复的家务劳动,渴望美,渴望爱,但无人给予。

  像爸,就是征战、劳累,在外面做牛做马,在家里作威作福。

  你要同情你妈吗?你要接过她手里的扫帚与熨斗吗?那你可能就得放下笔与书。

  你渴望像你爸一样有头有脸有得有失吗?那可能就意味着——你必须像你爸一样,找一个女人来完成内务。

  这个女人是谁并不重要,你妈、你姐妹、你女朋友,或者受薪保姆都行,但必须得有这么个人。当然了,如果你不介意给男人花钱,你也可以找一个男人——但第一你未必有这个钱,第二你多半是介意的。

  这选择,是多么残酷。

  我非常庆幸,我从来不曾遇到过这样的选择。因为我的爸妈,有着近乎完全一样的人生路线。他们年纪相近、在同一年上大学、学同样的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同一个单位,他们一生都拿着完全一样多的工资——中国男女同工同酬,他们就是例证。他们都用同样的方式评职称——考英语、发论文。这两个标准均没有性别区别。

  他们都做家务——而且不是现代人理解的那些简单家务,是真正能兴建一个家的家务。这一部分他们做的事不太一样,但区别也仅仅是体力,甚至我得说,可能我爸做得更多。

  我爸挖地窖,做所有家具(我妈打下手)、所有电器的卫生,扛煤气罐上楼……而我妈负责做所有人的衣服,裙子、毛衣、大衣……做饭不是事儿,他们都做。

  每个漫长的暑假里,如果是我爸带我们去游泳,就我妈做这些;反过来我妈带我们去游泳,就换成我爸做。这对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从小到大,几乎完全没有男女之念。

  我从来没有那种“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美貌如花”的观念,也没有“男人不干家务”的想法,也不觉得“女生学不好理工科”——我确实没学好,但我不能代表所有女性。而这一切,是否可以理解为:因为我的母亲上了大学,成为职业女性。她给她的女儿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范本?

  很多女性都会面临最开始那位女主角的困境吧?你看着你的母亲抱怨婚姻、抱怨家务,选择不婚不育是容易的,但——那之后呢?你又将如何完成自己的人生?是否,你会选择你父亲的路?

  如果你两个都不想选,谁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范本?而如果,你将结婚生育,你又将成为怎样的母亲,给女儿怎样的榜样?也许你已经意识到了: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你将给你的孩子——怎样的人生。

  找回你的身体

  如果你有一个银行账户,你得往里面不停地存钱。但到你想用钱的时候,你用不了钱。这钱是你的吗?如果你有一具身体,你得不断给它好吃好喝、让它休息、处理它的痒它的痛。但到你想使用身体的时候,你用不了——你跑不动举不高跳不起来。这身体还是你的吗?

  我始终认为,“找回身体”是一个值得述说的主题。

  前段时间热映的《热辣滚烫》,我是在大荧幕上看的。看完之后,意犹未尽。知道它是翻拍自日本的《百元之恋》,也找来一睹。我无意比较两部电影的高与低,客观来说,《热辣滚烫》更适合中国宝宝,因为击中的全是中国观众的痛点:家人的嫌弃、闺密的背刺、男友的离弃、渣男的无情无义……

  但我必须承认:《百元之恋》里饰演女主角的安藤樱演技太精准了。影片一开始:她半夜头不梳脸不洗、趿着拖鞋去便利店买东西。没几步路,她也拖拖拉拉不肯走,一定要偷(或者借)一辆自行车,悠然地骑过去。这一幕看得我会心而笑:这就是懒人如我呀。

  后来,她几乎是被赶出家门,她愤怒地向外冲,没几步,结结实实摔了一跤。这个我是在家中电脑上看的,以为看漏了什么,又把进度条往回调了一分钟,仔细重看:是的,她演的就是一个很少走路的人,腿脚不听使唤的样子。

  她的身体,笨重沉重地存在着,要吃要喝要睡要玩,但遇事儿不顶用,形同废物。原本头脑是身体的主人,但此刻,她的头脑发号施令,她的身体却背道而驰。

  从某种意义上,她失去了自己的身体。

  无独有偶,《热辣滚烫》里也有一段:贾玲去拳馆找雷佳音,在教练名单上看到他的名字,但不认识那个“昊”字,于是说:找坤教练。

  这有很多种解读。

  一是,她不认识“昊”字。但这是不应该的,她没受过义务教育吗?她甚至是上过大学的。而“昊”是一个名字里的常用字。但这么长时间,她宅居在家,很少见人。她正在慢慢变成“新文盲”。

  另一种可能是,她长期看手机,视力下降了,所以看不清。之后才眯缝着眼睛看清了。

  第三种可能则是:她认字,她视力也没问题,但太长时间以来,没有任何一种资料需要她认真阅读,她脑子里一团迷雾,失去了阅读力。

  总之,都一样,无论是视力是识字能力抑或阅读力,反正,她渐渐地失去了她的身体。

  两部片子里,女主角都练习拳击,这过程,就是一点一点找回身体:借由疼痛,知道了身体的脆弱;借由疲软,知道了四肢的界限;借由奔跑,知道了脚底的力量;借由挥拳,知道了核心的坚定。

  她们重新拥有了身体。

  电影看完已经有些时间,但我还在想: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失去部分身体了吧?

  你上次使用你的肱二头肌在什么时候?好久以来,你可能连个快递箱子也没搬过。

  你多久没有直立行走了?去哪里都是开车、坐车,如果不是刻意锻炼,你是不是早就丧失了这灵长目动物独一无二的能力。

  你牢牢焊在椅子上的屁股,只是屁股,不是臀大肌。

  你天天看天气预报增减衣服,你无法以皮肤感知温度。

  你的办公室你的家都恒温恒湿,你失去了自行调节体温的能力。

  你用网络多,看大世界少,你的视力还好吗?

  你听音乐多,听鸟鸣少,你的听力还在吗?

  这个身体,还归你所有吗?还是你的吗?

  人应该是自己的主人,而这个“自己”,我以为,显然应该包括身体。

  所以,是时候了,每个人都应该走出户外。在奔跑,至少散步,感受腿脚的轻捷。去游泳,让身体习惯冷热交替。去骑车,享受风掠过的感觉。去打拳,迎接对方拳头迎面而来的痛……

  说句不好听的:与其四体不勤,心脑疾病发作之后,再困难地开始康复训练,不如现在,找个喜欢的运动。

  本版题图 张宇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