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把“津”字招牌变成“金”字招牌②
漫话~~~
新视野~~~
深一度~~~
~~~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一度
智能化不是一种“包装”
孙一琳

  你能想象到吗?某些所谓智能化产品和应用场景,其“源头”令人瞠目结舌。

  3年前,电商巨头亚马逊在英国开了第一家生鲜杂货店,消费者无需排队结账,即拿即走,商店自动从其账户中扣费。按照亚马逊官方介绍,相关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计算机视觉、高级传感器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

  然而,近日有媒体披露,这项“魔幻技术”背后是由大约1000名身在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完成的,他们通过监控,观看顾客带着哪些商品走出商店,来确定具体的交易金额。传说中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售卖技术成了“玩概念”。

  利用人们对新兴科技的崇拜和好奇心理,智能化成了某些企业的华丽“包装”。有的产品和概念看着唬人,但真正用起来就会发现,和想象相差甚远。比如在冰箱上“嫁接”一块智能显示屏,不仅用于调控冰箱温度,也可以用来看剧听歌。有的消费者抱着对新功能的期待,买回家后发现触屏不灵敏,软件不适配,功能“鸡肋”不说,还增加了成本。

  智能化不是一种“包装”,而是为了给产品带来更多实用功能。关注最实际的用户体验,用力的方向才不会“跑偏”。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充电桩“握手”,通过对车辆充电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智能调节充电速度和时间,从而提高充电效率和安全性;智能手表不断提高对人体各项数据的“解读”能力,进而替代一些不易操作、不便携带的检测设备,成为人体健康的“仪表盘”。在不断触达用户期待和产品痛点的过程中,智能化产品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代表刀背或者刀柄不重要。产品升级过程中,如果不对产品的软硬件进行适配性改造,硬加上智能化的部件,效果不好不说,还有可能成为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制造者”。曾有消费者反映,因为网络信号不稳定,或者门与锁不适配等原因,一款智能门锁会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突然打开。去年,全国12315平台全年接到有关智能设备的投诉举报达到10.4万件。

  一款好产品,不是各种硬件的堆砌和功能的生硬拼凑。用细节让产品的智能化功能更好地呈现出来,产品带给用户更便利、更贴心体验的同时,也会具备更大的市场竞争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