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IP价值再升级
剧综联动成为文娱市场新趋势(图)
本报记者 张洁

  眼下,剧集、综艺相互衍生的现象在文娱领域盛行。今年开年,爱奇艺小逗剧场上线了两部由《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衍生的剧集《少爷和我》和《大王别慌张》,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另外,《七时吉祥》《宁安如梦》《大宋少年志2》《长相思》等热播剧的衍生综艺《100万个约定》《团建吧!七斋》《大宋探案局》《大荒奇遇记》的播出,则打响了剧集衍生综艺的名号。近年来,剧综联动频繁,剧综相互衍生不仅打开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也在放大母体作品IP价值的同时探索着新的文娱品类形态。

  追剧边界再拓展 

  影视作品衍生综艺成新宠

  爆款缺位的情况下,在去年的综艺市场中,涌现出了一批全新的综艺,它们的出现尽管未能扭转综艺的颓势,却展现出了当下综艺市场的微妙变化。影视作品的衍生综艺频繁出现,成为这一年综艺领域中值得关注的现象。特别是在2023年暑期,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网络剧《七时吉祥》《大宋少年志2》均推出了衍生综艺,而在年底播出的古装剧《宁安如梦》,也推出了衍生综艺《100万个约定》。以原剧内容为依托,为追完剧依旧恋恋不舍的剧迷开启“售后服务”,剧集衍生综艺成为平台共同的发力方向,或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其实,剧集衍生综艺并非新鲜事物,可作为影视作品的“附属产品”来理解。2016年上线的《花样青春·非洲篇》,作为当年爆款韩剧《请回答1988》的衍生旅游综艺,豆瓣9.4分的不俗成绩让它成为最早一批捆绑热剧出圈的售后综艺。国内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的《热血少年》官方衍生综艺《救命啊!我要上班了》。

  衍生综艺节目基于原有的电影、电视剧或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通过创新的方式为观众提供额外的内容和体验。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周才庶表示:“观众沉浸于影视剧中的人物、情节、悬念,衍生综艺节目延长了观众的沉浸情绪,将艺术世界中的人物与故事在现实世界中再演绎一次,产生虚幻与真实相叠加的效果。衍生综艺节目可以获得原有剧集的‘粉丝’关注,有其目标群体。针对更清晰的目标对象,有针对性地获取产业利润。”

  具体来说,衍生综艺节目中运用花絮、游戏、访谈、素材深加工、日志等多种方式,挖掘幕后故事,记录嘉宾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的快乐忧伤、展示他们的各种才艺、诉说他们的感慨等。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引观众。特别是对相应剧集的高黏度“粉丝”来说,连续性叙事具有很大吸引力。

  电视剧衍生出的综艺节目,可以通过建立双品牌联动效应来增强整体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包括内容效应、传播效应、产业效应与文化效应。周才庶认为:“衍生综艺拓展了电视剧中一些无法顾及的情节、细节,实现内容的多维容纳和创意拓展,充分释放素材储备,还可以更好地再次分配镜头,比如将镜头更平均地分配给艺人。在群像模式中,可以重新打造偶像,平衡内容与流量,有助于探索分众化、互动化的电视形态。”

  业内人士表示,要打造成功的衍生综艺节目,需要充分了解观众需求、保证内容质量、与原影视作品相互呼应,才能实现拉新、提升会员转换率的目标。否则,衍生综艺节目可能会变成制作方的一厢情愿,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如今,“剧衍综”的探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剧衍综”需要找到与原剧集相辅相成的创意方向,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制作和有深度的叙事,实现与原剧集的有机衔接,同时也要注重文化价值的传播和社会责任感。

  周才庶说:“从叙事方面,‘剧衍综’的创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在虚构的艺术世界之外讲好看似真实的现实故事,在两者平衡中实现叙事的延续,而不是仅仅以‘流量为王’的商业态度去创作。”

  创意跨媒介

  综艺节目衍生剧引起新风潮

  近期热播的《大王别慌张》凭借不俗的口碑博得关注,成为早春影视行业的一匹黑马。两部由《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衍生的剧集《少爷和我》和《大王别慌张》,分别在豆瓣收获了7.2分和7.9分的成绩,收获了众多观众的喜爱,这也代表着综艺衍生剧集取得的新进展。

  《大王别慌张》短剧的时长不到20分钟,相比起时长动辄40分钟的影视大制作,更加贴近于舞台常见的娱乐小品。它的风格犀利鲜明,成片迷你精巧,包含了时新的笑料和适量的映射,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

  这部剧集的每一集都有一个独立的章节式情节,完整而富有节奏,让人在笑声中回味无穷。这得益于创作团队的叙事思路和剧集编写之初的创作契机。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成功捧红了不少喜剧组合,如撒狗血、无厘头的三狗组合,默契十足的荧幕佳偶王皓、史策等。这些组合都是强强联手,精彩对撞,为剧集提供了丰富的二创塑造空间。

  国内综艺衍生剧集的探索其实由来已久,早期有《非诚勿扰》的衍生都市情感剧《新恋爱时代》,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衍生品牌短剧《屌丝男士》等。近年来平台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头号嫌疑人》和《目标人物》是芒果TV为热门综艺《明星大侦探》打造的衍生微短剧,这些短剧不仅延续了原节目的推理风格,还加入了更多剧情元素,获得了豆瓣8.2分的高分。

  《明星大侦探》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这两档综艺节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节目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而它们的系列衍生剧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创作者们在保持原有节目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内容扩展和深化。

  这些衍生剧在创作过程中,有效地继承了综艺节目中的部分核心设定。这种继承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在保留原有节目精髓的同时,对人物关系和情节点进行了新颖的演绎和重塑。观众在观看衍生剧时,能够在全新的剧情发展中,发现那些熟悉的人物之间的经典关系,以及那些曾经引发笑声或思考的情节点。这种既熟悉又新奇的体验,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期待,使他们在享受新故事的同时,也能找到一份情感上的共鸣。

  对于原综艺节目中的人物关系,衍生剧进行了再利用和再塑造。观众看到喜爱的嘉宾在不同媒介中持续活跃,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原有节目的印象,也能够让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衍生作品的故事当中。这样的跨媒介合作有助于维持并扩大原有节目的“粉丝”基础,同时也为衍生剧集提供了一定的观众保障。

  衍生剧实现了与原综艺节目情节内容的联动。《大王别慌张》讲的是一个卧底的故事,与土豆、吕严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中的出圈作品《代号大本钟》一脉相承。《大王别慌张》的第十集里,土豆饰演的军师鼹师郑重地向大王汇报:“如果明天调查没有结果,那么卧底,就在你我之中。”令屏幕前的观众会心一笑,瞬间梦回“大本钟”。这不仅体现在对原有情节的延续和扩展上,更体现在通过新的剧情设置,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

  这两档节目的衍生剧既保留了综艺节目中那些深受观众喜爱的元素,又在这些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拓展。这种平衡了熟悉与新奇的创作手法,也让观众在新旧之间找到了乐趣。

  放大IP价值

  实现综艺与剧集联动

  人物塑造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涉及角色的性格、背景、动机等方面,还与节目或是剧集的选角问题密切相关。

  周才庶表示,对于付费观看的剧集和综艺节目来说,观众往往对节目的内容有更高的期待。他们希望看到更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以及更加复杂、真实的人物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因此制作团队需要更加注重人物塑造的精细化和深度。

  在周才庶看来,群像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人物塑造手段,能够聚集多个角色或演员的流量,从而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同时,群像模式也有助于降低过度依赖某个个体的风险。周才庶说:“在节目中,每个角色都呈现出自己的符号性,这种符号的意义表达和意义接受,往往有一定的模式。通过多角度呈现人物、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现人物所处的不同场景,可以突破单一的刻板印象,让观众看到更多元、更立体的形象。”

  此外,依托热门IP推出不同形态的衍生内容,能够放大原IP的价值,同时增强用户和IP之间的情感联结。对于综艺衍生剧集、剧集衍生综艺而言,它们是IP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出路之一,也是借助IP资源实现破圈的有效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制作方需要充分利用原IP的内容优势和品牌特征进行开发。这包括挖掘原IP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主题元素等,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入新的作品中。比如,综艺中有特别受欢迎的角色或搞笑桥段,衍生剧集可以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深化,创造出新的故事线和笑点。

  同时,衍生作品自身的独立性和可看性也至关重要。为了避免衍生作品成为原IP的形式附庸,创作者们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做好平衡,衍生作品既要保持与原IP的联系,又要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应具备独立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创意内容,这样才能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实现真正的破圈。

  衍生作品不仅延续了原有剧集的阵容和看点,还尽力展现本体属性和独特魅力。创作者需要对原剧集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还需要对目标观众群体的喜好和需求有敏锐洞察,以及对品牌合作有深入挖掘。

  衍生作品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创作者们不断地尝试和改进,才能最终实现原IP价值的放大和衍生作品的成功。随着国内衍生作品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打通剧集和综艺并实现联动,这将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观看体验,也将为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