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薪传
孙肖炜 传承老手艺 创造新事业(图)
本报记者 孙瑜

  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织物,一缕缕丝线纠缠起民生百态。如此平淡无奇之物,配上一把剪刀,竟可以描画人间万千气象、生香活色。

  孙肖炜,肖氏剪布技艺第四代传承人,2018年5月,肖氏剪布技艺被认定为天津市河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二学子 

  为传承百年技艺开始创业

  记者:您能谈谈肖氏剪布技艺的由来吗?

  孙肖炜:剪布技艺顾名思义就是在布料上进行剪刻,然后粘印到各种介质当中。肖氏剪布技艺传承到我这是第四代,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门技艺最开始是由我的外曾祖母王桂英创立的,当时,外曾祖母在天津河北区的小树林一带较有名。她帮周围的乡亲做婚鞋,把布料用浆子浆好后,剪出各样的图案贴在鞋面上。据母亲回忆,她小的时候,窗台上经常摆放了一排鞋。

  由于外曾祖母结婚后随了丈夫的姓,大家都称她肖奶奶。这也是我们这门技艺命名的由来。我母亲是肖氏剪布第三代,母亲自幼跟随天津著名的书法大师赵半知先生学习书法,后来又学习了手工装裱技艺。在退休之后,她把家里的这门技艺,以品牌化的方式经营到现在。我在上大二期间成立了公司,以公司化的模式来运营这项事业,以传承作为创业的基础。

  记者:肖氏剪布技艺的特点是什么?

  孙肖炜:肖氏剪布技艺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剪刻,二是装裱。

  剪刻主要是先画稿,画完之后,还要进行布料的特殊染整处理。剪布跟剪纸是有区别的。剪纸中,好的师傅,一次能够刻透40来张纸,而我们剪布,一次只能刻一张。每一幅作品,从最开始选材,到把这些布料拼接在一起,都会耗费很长时间。

  在装裱过程中,由于我们使用的都是布料,所以在装裱中分几个过程:方裁、腹背、镶嵌、镶料、四裁、包头、上杆、系绦、封箍、扎带。

  目前,肖氏剪布技艺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意开发,一是制作中国风的日常衣物,比如T恤、文化衫和卫衣等。二是做成装饰品,比如剪布装饰画等。三是做成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用品,如抱枕、床上用品等。

  有非常多的精美剪纸作品,画面瑰丽、故事性很强,但是由于纸张这种材质的特性,导致剪纸的保存难度大,难以提升其经济价值。所以当剪布技艺传承到我母亲和我两代人时,我们把剪布和剪纸的融合做了更多的精细化处理,将传统技艺与日常生活物品进行结合,这等同于让大家把民族的文化穿起来、用起来,扩大了文化艺术的应用和传播范围。这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这项事业的一个初衷。

  记者: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接触这门技艺的?

  孙肖炜:我觉得用顺其自然来形容最为贴切。我记得当年我正在上高中,母亲为了参加奥运会、世博会的传统工艺品展示活动,经常是半夜去厂里盯生产情况。我感觉母亲非常辛苦,想着等以后长大了,要多干点活儿,让母亲歇一会儿。随后我就一点点主动接触肖氏剪布技艺,一开始就干一些简单的周边工作,比如打印合同等,后来上大学的时候,由于想帮着妈妈将这些作品卖到国外去,就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伴随着自己对剪布技艺的各个流程越来越熟悉,我就想自己创业,成立了以宿舍同学为团队的一家公司,而且还真的运作起来了。学校也给了我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比方说,在上法律课时,我经常拿着自己写的合同去向老师请教,老师都会认真地指出我的错误,并且给出正确的答案,同时手把手地教我怎样去跟客户沟通。学校还为我在图书馆举办了一次剪布画展,画展吸引了一些客户,对我的帮助还是比较大的。

  年轻匠人

  用心体会非遗传承内涵

  记者:肖氏剪布技艺有哪些难点?

  孙肖炜:我们在制作《潞河督运图》时,光画稿就用了一年的时间。制作过程中,第一步是要按照原图用剪布的线条重新画一遍。有的地方原画稿不是特别清楚,我就要进行再研究。比如说有一个部分,我们觉得好像是自行车,但是这幅作品绘制于清乾隆年间,据我们了解,当时是没有自行车的。所以为了考证原画上的物品到底是什么,就得翻书,最后才得出结论,是一辆运货的推车,然后根据书上的描述去画。画的线条不能特别细,细了就得调,前前后后重新画加上定版,得有一年的时间。

  除了剪刻比较费劲,装裱难度也挺大的。因为剪布用到的主体画面材料和辅助装裱材料都是布料,难就难在将那么大尺寸的画面装裱得很直。包边也是布艺作品装裱过程里的一个难点。我们反反复复经过很多次尝试才成功。所以现在的《潞河督运图》成品是我们制作出来的第三幅。

  记者:肖氏剪布技艺被认定非遗后,您是如何进行传承和创新的?

  孙肖炜:因为布料本身材质的特性,将布料制作成剪布作品,贴合到日常的生活用品中,它的难度可想而知,制作过程包含了很多非遗的技艺和核心的技术。一些古代字画,经常要拿出来进行修修补补,或者重新装裱。纸的材质特性,限制了艺术品的保存环境和年限。所以我们把纸质的作品给更换成了布料作品,并且还加入了好多祝福、祝寿、有好寓意的东西,使这样的作品能长久地陪伴在人们身边。此外,基于保存问题,我们把所有的装裱材料都变成了性状更为稳定的布料。我们之所一直在坚持这项技艺,就是想让有悠久历史的物品和技术传承下去。

  2008年,我们参与奥运会的文化展示活动,当时做了一个剪布的福娃作品,但是我们都是手工制作,最终没有大批量的生产。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开发更多种类的适合量产的创意产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我们制作的剪布文化衫作为特许商品在世博会现场销售,销量非常好,而且也能大批量的生产了。我们选择文化衫作为介质,就是考虑到在服装领域,文化衫是一种单价相对较低、穿着场合比较多元的产品。文化衫与剪布技艺作一个嫁接,这也是我们把非遗更好地产业化开发,赋予其生命力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我们在产品开发中还思考了跨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在一次去法国访问时,我们在制作的礼品中加入了一些法国的元素,将一个写有诚字的剪布作品送给了外国友人,这个诚字融入了埃菲尔铁塔的图案,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诚意,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赞扬。

  记者:您作为第四代传承人,觉得从第三代传承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孙肖炜:现如今,和这项传统的技艺接触时间比较长了,慢慢也让自己的心静了下来,能更好地去探究剪布技艺本身所传递出来的这种魅力。我也要感谢母亲对我的支持,主要是我在变化,母亲也在变化,我们慢慢地互相接受彼此的理念。在和母亲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会有一些观点上的碰撞。母亲设计理念更端庄典雅一些,蕴含传统民族艺术的气韵和风古,我更喜欢一些俏皮可爱的,比较有现代意趣、流行元素的设计。我觉得在传承非遗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文化事物本身的内涵和发展脉络,不要太过于着急表现自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