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多年前游览苏州穹窿山上真观的时候,我被一棵树冠巨大的白玉兰所吸引。那时正值玉兰花开的时节,玉兰花如削玉万片,晶莹清丽,散发着阵阵清新淡雅的幽香。陪同我的朋友是当地的文史专家,她说这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来到上真观时亲手栽下的,并说在苏州乾隆手植的玉兰树不止一株,苏州严家花园内也有一棵乾隆手植的白玉兰。我曾经在苏州见到一条街道的行道树全是白玉兰,可见苏州和白玉兰是有缘分的。无独有偶,我还在苏北宿迁皂河古镇的龙王庙行宫见到乾隆栽植的槐树,讲解员说乾隆六下江南,五次住在行宫。传说乾隆还在海宁种过朴树,在济南种过槐树……
上真观之白玉兰是否为乾隆所植无史可考,但是他酷爱白玉兰却是有史料记载的。他曾以“玉兰”为题14次诗咏含韵斋。据说乾隆对玉兰树颇有研究,他曾作诗说明紫玉兰和白玉兰的区别和相互联系:“玉兰色白辛夷紫,白朵原从紫接成。不问花师不知故,由来记载鲜精评。”
乾隆皇帝还写过不少赞美树木的诗。如《种竹》:“种竹北堂前,其名曰湘竹。湘竹何须夸,孤干不似蜀。”如《紫藤》:“紫藤花发浅复深,满院清和一树阴。尽饶袅袅嫏嬛态,安识堂堂松柏心。”等等。
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看到“北枕双峰之南,平原径数千余亩。灌树成帷幄,绿草铺茵毯”,于是写下一首《万树园》:“原田每每曾闻传,麀鹿麌麌载咏诗。秀木佳阴尘不到,乘凉点笔合于斯。”赞美山庄万树园,秀木佳阴,一尘不染,既适合在这里乘凉,亦能激发起人写诗赋词的兴致。
二
乾隆皇帝不仅写诗赞美树木,而且更是身体力行,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制定奖励政策。乾隆二十四年,为了调动民众的植树热情,采取了免徭役的政策。在官地栽种杨树500株、苇2顷,并且在自家地栽种杨树250株、苇1顷的,免本年徭役。如果在统计的三年内在官地栽活杨树2000株,在自家地里栽活杨树1000株及苇4顷的,咨部议叙,给予九品顶戴荣身,免五年徭役。乾隆还设立专门机构,以农桑发展成绩考核地方官员,并以此为惯例认真施行。在出巡过程中,乾隆发现沿途道路偶有植树情况落实不力的情形,“未种之处尚多。即有种植者,亦空缺不全,或多枯干。皆因初时不过循种树之名,原未实心经理,又听往来民人毁折及牲畜戕损,以致如此”。鉴于这种情况,他在诏谕中明确要求地方官员“务须补种齐全,时加培养,毋致毁伤”。
乾隆皇帝曾多次巡查京城的树木种植情况,并根据京城的气候和土质特点,提倡多植柳树和槐树。
距离北京120多公里的泰陵(河北省易县城西永宁山下),是清雍正皇帝的陵寝。乾隆元年二月,乾隆皇帝定世宗山陵名曰泰陵,并于清明前往泰陵拜祭。他看到沿途道路树木稀少,便下令陪同的地方官吏要在道路两旁多种柳树。数年之后的清明前后,乾隆皇帝再次御驾泰陵,看到当年栽种的柳树已经绿树成荫,生机勃勃,异常兴奋,写诗赞道:“当年种柳已成林,无那堂堂岁月深。瞻望鼎湖西去近,几回洒涕湿衣襟。”
元代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开挖了一条人工河,即通惠河。河水在流入京城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名为积水潭。积水潭和前海相连的水道因形似月牙而称为“月牙河”。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将建于明代、位于什刹海西海西北小岛上的镇水观音庵改建为汇通祠,祠内供奉龙王。同时疏浚积水潭及月牙河,使水流方向改变,水由西海经月牙河注入前、后海。这样不仅保障了皇城内宫苑用水,而且还能在月牙河上行舟。完工后,乾隆下令在月牙河两岸广植桃树和柳树。乾隆曾将此事以诗记之。
三
永定河位于北京的西南部,为海河五大支流之一,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河流,历史上常出现水患,有“十年九涝”之说。清政府在加大河道治理的同时,在大堤上广植柳树,保持水土,以防溃堤。乾隆四十八年,曾诏令黄河沿堤种柳,并申禁近堤取土,还规定“令官山、官地,无论土著流人,以呈报之先后予垦民,地田业主先报,或军实力绌,他人始得承之”。
据清代编纂的《永定河志》记载,乾隆时期曾规定永定河护河的兵士每人每年要种柳100棵,对树苗的规格、栽植标准都有严格要求,以保证成活率。具体规定植树时间要在惊蛰之后,因为此时地气通、草木萌动;植树时要挖大坑,深3尺;柳树苗的高度要达到8尺,直径3寸;栽后要保浇保活,以七成活为合格。为鼓励永定河沿岸村庄的民众广泛植树,清政府还制定了若干奖励办法,每户植树50株以上者,予以奖励;100株以上者,另外加奖;1000株以上者,予以重奖。
在植树成活率及养护管理方面,乾隆时期还将松柏栽植的时间由春天改为冬天,下雪后,将树根周围以雪培之。乾隆皇帝对树木成活率不高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仪、行树(道路树木)株,三年限外,仪树每千株回干(枯死)不及十株者,免议,十株以上,降一级留任;行树每千株回干不及五株者,免议,五株以上,相关官员罚俸六月,二十株以上,罚俸一年,三十株以上,降一级留用。其仪树每千株回干至一百株以上,行树每千株回干至五十株以上,主管官员降一级调用,并将该管大臣罚俸一年。”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巡视永定河堤防时,曾写过一首五言诗,总结植柳经验和柳树护堤的作用。诗曰:“堤柳以护堤,宜内不宜外。内则根盘结,御浪堤弗败。外惟徒饰观,水至堤仍坏。此理本易晓,倒置尚有在。而况其精微,莫解亦奚怪。经过命补植,缓急或少赖。治标兹小助,探源斯岂逮。”柳树生长快,树根纵横交错,盘结固堤,并且在抗洪抢险期间,可以随地砍伐柳树应急,取之不竭,迅速省时。
四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有乾隆植树碑一通,正面刻有乾隆御笔题写的《种松诗》一首:“清明时节宜种树,拱把稚松培植看。欲速成非关插柳(柳最易活,折枝插地即成,根亦易长,种树十年计盖谓此。若松柏二三十年尚不入观也),挹清芬亦异滋兰。育材自合求贞干,絜矩因之思任官。待百十年讵云远,童童应备后人观。”落款为:“种松戏题,丁未仲春中澣御笔。”丁未为乾隆五十二年。据说,此碑原为圆明园遗物,在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后移至未名湖畔。
乾隆在诗中阐述了两个道理,一是清明时节宜多植树。植树好处多多,除了可绿化家园,观赏美景之外,还能预防风灾,改善生态环境。二是以植树比喻做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解释说种柳树最容易成活,插枝即可,而且生长快,十年就可以成材,而种松树则不然,二、三十年也很难长成参天大树、成林遮阴。做官和种树一样,不能立竿见影,马上见到成效,也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才能见到效果。所以当官不能一蹴而就,要有实干精神,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方可前人植树,后人乘凉。
题图摄影:高浣心 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