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50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授信顺利打入天津临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港控股)下属企业的账户。但与以往获得银行授信需要抵押土地等固定资产不同,此次临港控股质押的是“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通信管线运营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和“临港港务集团智脑数字人”知识产权证书,在我市首次实现了用数据资产为企业带来现金流。
数据被视作信息时代的“新能源”,并逐渐成为与土地、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的重要生产要素。近段时间,国家层面围绕数据要素与数字经济作出一系列部署,财政部制定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数据资产入表政策正式落地。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在北京市等8个试点省市的基础上,将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等9个省市列入2024年数据知识产权试点范围。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探索形成数据资产的运营方案。”临港控股总经理种杨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们依托临港控股下属天津环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优势,着手梳理区域内的通信管线,并通过多年通信管线运营经验及数据基础形成了“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通信管线运营数据”数据资产。同时,临港控股又根据天津临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所掌握的部分进出口货物品类、频次的数据,基于通用大模型形成“临港港务集团智脑数字人”数据资产,通过后续智慧物流、智慧仓储和智慧码头的建设储备,训练出24小时在线驻守的智能运营机器人专家,创造了一种“大模型+大物流+自动驾驶”新模式。
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权益保护与流通,离不开数据知识产权的“护航”。去年,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和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三方合作共建,由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和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联合运营的天津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流通平台正式上线。
“临港控股两项数据资产已在平台正式完成登记,银行也针对这两项数据资产向企业发放了两笔总计1500万元的贷款融资,标志着我市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落地,打通了数据知识产权从存证登记到质押公示的生态闭环。”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高红霞告诉记者,这对推动天津乃至全国数据资产高效聚集、合规流通,为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开辟了崭新通道。
“这1500万元的银行授信将主要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科技研发。”临港控股业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通过数据资产质押获得的银行授信,扩大了企业的现金流,也为企业下一步推动数据资产入表打下了基础。
本报记者 张兆瑞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