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面对新的使命任务,天津坚持在加强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上下功夫,瞄准新型工业化目标,加强科创园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优质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即日起,本报推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调研行”专栏,通过记者对企业园区的一线走访调研,展现天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的探索与实践。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2022年8月,华为与我市河北区共同建设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工。该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打造普惠型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一举按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快车键”。如今,依托该平台,河北区努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一批产业智能化应用成果接连落地,加快催生新的服务业态和模式,不断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带动区域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数字时代,小到打车、点外卖,大到自动驾驶、火箭轨道运算,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算力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底座,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杀手锏”。
日前,记者从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下简称天津智算中心)获悉,继一、二期200P(每秒20亿亿次计算速度)算力上线后,三期100P的算力已启动扩容程序,预计今年二季度上线。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不断增加,算力市场热度攀升。作为华为与我市河北区共同打造的数字经济新高地,天津智算中心计算能力超群,但依然供不应求。
“产业转型、科研机构研发都对算力产生很大需求,前两期算力所剩不多,目前还有几个新的大模型排队等着用呢!”河北区投资促进局局长贾龙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天津智算中心服务着130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其中来自京津冀的占比近九成。三期算力扩容后,中心总算力将达300P,未来还将继续扩容到400P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锚定数字经济产业新赛道,链接北京科创资源,河北区正以人工智能、车联网及数据要素布局为突破点,快马加鞭推进人工智能与算力资源的广泛应用赋能,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中做实增量、提升质量,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受益者。
算力打底 大模型“跑”出新价值
“你好,请围绕春日里的五大道、历史风情、海棠花开、游人如织关键词作一首诗。”来到慧言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记者给他们的“海河·谛听”大模型出了道题。它思考数秒后,屏幕上显示出“五大道上历史浓,海棠花开春意生。游人如织笑声起,共赏花海春日情”。这对“海河·谛听”大模型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我们的大模型学完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通用知识,再加上教育、金融、养老、医疗等不同专业内容,就能成为各行业的智慧助理乃至行家里手。”时隔半年,再次采访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兼慧言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龙标时,他刚从日本拓展海外业务回来,其团队研发的国内首个自主可控言语交互意图理解大模型“海河·谛听”也从实验研发实现产业落地。
“依托‘海河·谛听’大模型技术,我们的慧言语音识别系统产品陆续在教育、会议、庭审等场景和领域使用,仅今年1月就达成了1000万元的订单,储备订单也有近5000万元。”王龙标欣喜地说,“海河·谛听”大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能结合语音文本内容、语音情感、性别年龄、语调韵律等要素,听懂弦外之音,实现深度意图理解,现在已经在东南亚、中东等地投入应用。
截至目前,天津智算中心已有“海河·谛听”“鹏城·脑海”“海河·尔语”3个大模型在运行,其中“鹏城·脑海”大模型为鹏城实验室自主研发的2000亿参数稠密型通用人工智能基座大模型,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可控、开源开放的自然语言预训练大模型底座;“海河·尔语”大模型由天津智算中心与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开发,是国内首个自主可控聋人手语理解大模型。此外,“海河·岐伯”“海河·U医”等中医药、辅助诊疗等“海河”系列大模型也在加紧开发。这些大模型在天津智算中心经过海量知识“培训”后,将陆续在公检法、教育、医疗等领域大显身手,加速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催生新的服务模式及业态。
场景开放 “聪明车”开上智慧路
曾经,河北区一度面临产业空心化问题。2021年,河北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明确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向,此后引进华为“龙头”打造天津智算中心标杆项目,持续吸引华为生态伙伴及其他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形成“龙身”,推动成龙配套、聚链成势,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短短几年时间,河北区集聚了49家华为生态企业及其他30多家人工智能科创企业,带动税收增加近千万元。
这些天,智能网联生态上市公司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区设立的万集(天津)车联网有限公司正忙着招兵买马。公司计划在津组建一支30人的团队,重点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车联网运营模式及商业闭环,推动智能网联业务和智慧交通产业提质升级。“河北区有一条海河沿线7.3公里的‘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线路,这条线路处在中心城区,能够实现智能网联车常态化测试运行,加速各类技术成果落地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将陆续在津布局环境感知、创新应用整车产品、数据服务等业务,预计实现营收6000多万元。”
在河北区海河东路,记者看到部分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车正开展道路测试。在车流量较大的中心城区,路况十分复杂,智能网联车如何识别并快速应对呢?一辆无人驾驶巴士上的工作人员透露,车上装有多个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传感器,相当于它的眼睛和耳朵,能实现360度范围的观测能力,并实时监测道路上的状况,达到“眼观八路耳听八方”的效果。果不其然,这辆无人驾驶巴士很快完成了躲避行人、变换车道、自动转弯等操作,全程不用车辆安全员干预,便自动驾驶到了目的地。
让“聪明”的车跑上智慧的路。近两年,河北区深入挖掘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打造智能车联网商用示范,建设国内首个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在中心城区规模化、标准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示范标杆。目前,全区率先实现了全域62.2公里测试路段开放,并获批全市中心城区首张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牌照,已有30台智能网联车在智能接驳车、小巴车、漫步车、售卖车、配送车、物流车六类应用场景投放运行。
涵养生态 推动从1向N迈进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智算、车联网等新兴板块,都会产生、沉淀海量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将成为可盘活、可利用的数字要素资源。对此,河北区陆续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成立天津数据资产登记评估中心、与爱数集团合作建设数据要素创新中心,并完成天津市首单数据资产入表登记评估工作。未来,河北区还将探索与北京亦庄实现平台互联互通,建成京津联动的云控大数据服务平台,并联合龙头企业,建设车联网数据专区,引育一批数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加快形成数据产业生态。
从算力打底,到更多场景投入应用,良好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磁吸效应逐渐显现,河北区加快打造承接载体。透过天津智算中心二楼的玻璃窗望去,不远处,由“中国500强企业”上海均和集团投资的“均和云谷·天津智能网联科技港”项目建设正酣,将打造以华为人工智能和车联网产业为龙头引导、均和产业链生态为支撑的“人工智能+车联网”主题产业园,一期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
“经过创新探索,河北区数字经济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质变过程,并在人工智能、车联网及数据要素建设方面‘多点开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更多产业智能化应用,从1向N迈进,让更多新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引擎、‘强磁场’。”贾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