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回到一座城(图)
王太生 题图摄影 刘佳

  搭乘腊月的火车,回到一座城。

  一座城,以草木作底色,有水,有云,有湿润的空气,听得懂的方言,让味蕾激动的美食气息。

  或许会有倦鸟归林、婴儿睡在摇篮中的感觉。

  早晨,城市从睡梦中醒来,早茶店便热闹开来。有人吃一碗面,有人边吃干丝边品茶,最讨喜的是笼里的翡翠烧卖,馅儿是用荠菜或青菜剁成泥,点心师傅用手工捏,封口处捏成褶皱,蒸熟时,那只烧卖就开成一朵花,美美的烧卖之花。早茶店,是一座城市早晨最亲切的体温。到了夜晚,小酒馆抚慰胃肠,有两样时令菜,螺蛳头炒韭菜,青壳螺肉,肥而不腻,韧而不老,在热油锅里炒,八分熟时,再炒嫩韭,两者合在一起,拌匀,撒上白胡椒粉;河蚌烧肉,河蚌外壳乱纹,黑褐色。刚出水的河蚌,拿刀背在壳上敲几下,剔下蚌肉,再用刀刃去扁,将河蚌肉扁紧扁实,腌制的咸肉切成块,入姜、黄酒、水,置锅上煮,小火炖,河蚌肉烂,快起锅时,加些冬笋同烩。

  城里有好几家老澡堂子初二会开始营业。大池的水,春波荡漾。一拥而上的水,从每个毛孔呼啸而入,激活细胞,让一个外来者沉浸其间,零距离感触城市肌体里的精神元气。

  保存下来的老宅院如沉默的故人,彰显这座城的底蕴。沈家大门、陈家井、季家院子、宫氏住宅、九十九间半、日涉园、雕花楼……九十九间半房子的原主人姓周,从当初贩卖鸭蛋的小本生意开始,一枚枚光滑青润的鸭蛋,垒就他人生财富的连片青砖小瓦。周爹过世后,他儿子将老宅卖了,九十九间半从此几易其主。城里的这些老房子,每一处宅院,都有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励志故事。

  蓊蓊郁郁的古木,人站在树下,渺小如蚁,呼吸着清新空气,脑力充沛。1200年树龄的银杏、1000年的柏树、800年的古山茶、400年的老腊梅树,这些都是一座城的草木家当,足够提供你智慧大脑所需的负氧离子。

  婉转悠扬的地方戏曲,是一个地方的精神营养。咿咿呀呀的乡土哼唱,老少爷们儿、大姑娘小媳妇,听得如痴如醉。唱腔高亢、念白儒雅、水袖婉转,古戏台上,演绎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的旧情事。倘若没有这些,一座城便少了韵致。

  一座城有新城和老城。两千岁的城池里,有一种舒缓的节奏,骨子里的慢。站在老码头上,想从前有个人坐在候船室里,从傍晚坐到下半夜,老远听到船笛声,等了好久,船才突突驶来。到一个地方去,要经过水码头,船靠上码头,会有几个人下船,几个人上船。船在慢慢走,走得很有耐心,坐在船上的人不急,要坐一天船,在船上睡一觉,才能抵达目的地。

  老街上的老手艺慢。有家兄弟剪刀店,祖上从扬州过来的,店主人今年70岁了,老人戴上老花镜,花上半天工夫,才磨一把剪子,一边磨,一边用一块布条擦拭。

  城里的数家博物馆,走进许多返乡的人。家乡的博物馆里面,收藏着完整的麋鹿化石骨架,光泽漫漶、图纹华丽的铜镜,城市的气味、先人曾经抛掷过的石块、种过的稻种、井栏、砖瓦,以及最后一块鱼化石。一座城的性格与气质,早已在那些被收藏的器物上隐显。

  一座城有朴素而淳朴的父老乡亲,他们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邻居张二爹是个蹬三轮的,像往常一样走上街头。送走了几位客人,他把车停到一棵400年的银杏树下休息,有一只小蚂蚁,从树上掉到他的身上,小东西惊魂未定,从后领爬到帽顶,在旧衣裳上奔跑,老头儿浑然不知;与张二爹同住一个小区的还有开烧饼店的姚老二也开门营业了,七八年前他来这座城市,一家三口做烧饼,每天天不亮起床,生炉子、和面、切葱、刨萝卜丝……姚老二机械的动作每天重复一千次,只在完成他的一件作品:烧饼。“以前大炉烧饼一炉能烤几十个,现在方式改进,小炉烧饼一次只烤20个。”姚老二忙完了半天的活儿,手捧一只茶杯,跷着二郎腿,坐在椅上。

  春节,回到一座城。这个季节,地脉生阳,花香对流,草木氤氲。               题图摄影:刘 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