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2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磅品荐
老天津的往事如市井长卷(图)
王小柔
《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由国庆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清末娘娘宫山门前集市
民国时期娘娘宫庙会熙攘热闹

  古时天津是中国漕运的重要枢纽,千帆云集,南方船只将货物运到津沽,也把妈祖(天后)民俗信仰带到了这里,逐渐衍生出诸多生活故事。同源于妈祖信俗,拴娃娃是老天津乃至南北各地重要的祈子祈福民俗活动,影响或作用于民生的多个层面,且在文学、绘画、演艺、口述中皆有表现,犹如市井长卷,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本书是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的新著。文史研究最讲究“三亲”史料,作者曾在天后娘娘身边“服务”20年,甚至“日夜相守”,如此得来的亲历、亲见、亲闻,故事与素材也就非比寻常了。重要的是,由国庆不仅以学者的视角长期关注这一民风民情,更站在社会风俗史的高度,以诸多一手资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妈祖文化在天津的史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解析,将不少鲜为人知的新发现、新收获一并写在了这本书里。

  关于妈祖文史研究的出版物屡见不鲜,这便要考量作者的选题视角了。由国庆就是有着独到“刁钻”眼光、用心用情的写作者。

  博爱,是妈祖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核,贴近民生,颇具人情味。万物生而平等,精神不分贵贱,特别是在老娘娘面前,人皆为凡夫俗子。由国庆写道,在老天津,七成以上是平民,少有人热衷捧大款、宠名角,多么红的明星大腕儿来津演出也得懂得规矩,若是在观众面前摆谱耍花腔,那下边的观众可藏龙卧虎啊,十有八九得让他下不来台。因为,人们想了,你有天大本事还能盖过老娘娘?

  的确,昔日的老天津人不喜欢崇尚贵族。“你在深宅大院里锦衣玉食,我在小屋里粗茶淡饭睡土炕,自得其乐,各过各的日子。”这确实是不少老天津人的心里话。所以那年月的草根百姓、富贾显贵常有各自的生活圈,彼此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有钱人使阔攀比叫板,也许在他自己的圈里、在租界地还行得通,在平头老百姓堆儿里可没人爱瞧吹牛,也许总得找个什么碴儿让他栽跟头出丑。平民之间呢?最让人瞧不起的也是“充大尾巴鹰”的主儿。因为,人们琢磨,你再牛气还能盖过老娘娘?

  岁月荏苒,随着历代妈祖文化的不断传扬,其职能早已从单纯的护海助漕得到扩展,成为民间的“万能圣母”。天津人不仅亲切尊称天后为“娘娘”“老娘娘”,也祈盼娘娘发挥更多的职责,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需求,佑护吉祥平安。比如昔日天津娘娘宫就相继为天后加塑“助手”,从而派生出眼光娘娘、耳光娘娘、送子娘娘、乳母娘娘、斑疹娘娘等,以及其他众多附属民俗神。老年间,眼光娘娘塑像慈眉善目,手里托着一个形似人眼的模型,象征明目祛疾。眼光娘娘脚下另放置着一个竖立的白铜材质的盘子,也象征人的眼睛。患眼疾的人前来求祈时可请伙友帮助“磨磨眼亮”。至于如何磨,类似民俗在书中都有细致讲述。

  祈福求子是娘娘宫民俗的大事项。在老天津,如果谈起在哪里出生的,总有一些人会说“在娘娘宫旁边的‘水阁’啊”,显得倍儿骄傲。水阁医院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妇产科专科医院,娘娘宫与医院咫尺之遥,加之风习相传,很多天津孕妇慕名到水阁医院生小孩,赶上生育高峰甚至不得不加设临时病床。据院方不完全统计,百余年间大致有10万名婴儿在该院降生。求子、生娃、还愿、医疗、祈吉,一座庙宇,一家医院,无形中形成“一条龙”之便。一家数口、老少几代皆出生在水阁医院的大有人在,有的老医生还同为父一辈子一辈的接生者。

  “你是哪毕业的?”“娘娘宫啊!” 清末民初正是天津近代教育兴旺发展的重要时期,娘娘宫中也设立了天津民立初等商业学堂。这所学校由天津商会创办,后又名天津县第一初等商业学校。经商会筹措资金,并在娘娘宫的积极配合下,民立初等商业学堂于光绪三十三年冬 (1907年11月29日)正式开学,地址在娘娘宫文昌殿西侧。据文史资料记载,学校计划招生40人,生源为优秀的小学毕业生,若人数不足,可从他处招生。学校的课程包括读经、修身、商业地理、珠算、笔算、尺牍、中外簿记、习字、英文、体操等。学校规章严明,规定“学生三年毕业发给文凭”,学生入学“概不收费”。

  迎新春、过大年,天津人更离不开娘娘宫,“年年在此”是宫前庙会颇具内涵的年俗事例,值得一提。旧时一进腊月,宫南、宫北乃至估衣街上便贴满了写有“年年在此”的小红字条,这是每年商家选择的固定售货摊位,他人不得欺占,岁岁此地卖年货,如假包退换。其实,这字条既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又是一种商业信誉的标签。有了“年年在此”的庙会,可以很大程度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正是宫前庙市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学者姜维群在《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序言中说:“妈祖文化博大精深,民俗专家由国庆先生厚积薄发,且以雅俗共赏的文笔,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讲述妈祖与天津人文的故事,绝非一日之功,也自然会引人入胜。”

  在·线·阅·读

  天后娘娘也“俏皮”

  歇后语(俏皮话)是民俗文化、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为人所津津乐道。妈祖(天后)信俗以及老天津大大小小的娘娘宫深深影响着百姓生活,随之衍生了不少歇后语,如“佘太君拴娃娃——瞎凑热闹”“娘娘宫里抱个兔捣碓——没点人样儿”“天津卫的娃娃——泥(你)小子”等。

  老天津人俗称小孩子淘气、好动叫“耍货(乎)儿”,这俗话里的“耍货”与娘娘宫庙会有关联。曾几何时,宫里宫外买卖两旺,比如有卖木制刀枪剑戟小玩具的、卖脸谱的,还有卖泥娃娃的。娃娃造型与色彩粗犷、质朴,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花花绿绿的衣裳,红红的脸蛋儿,扎牛角辫的、留小分头的,笑眯眯的样子煞是可爱。泥老虎、泥公鸡、泥猴子也很受欢迎,形态各异,响的动的,花样繁多。当时,气球尚属稀罕新奇之物,卖气球的摊子前更是围满了小孩。

  那年月俗称儿童玩具叫“耍货儿”,小摊也叫耍货摊。“耍”,给孩子玩儿的意思。话说谁家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真本事硬功夫也没学会,长大干啥都稀松二五眼得过且过不踏实,有人便调侃这样的人好似“娘娘宫的小玩意儿——耍货儿”。不认真、不仔细,是学习进步的大忌。比如孩儿他妈恼了,指着二蛋子数落:“你这倒霉孩子上学就‘耍货儿’吧,回头考试不及格,老师请家长我可不丢脸去!”天津人有时也将“耍货儿”说念成“耍乎儿”。另外,民间说“耍儿”也有其他意思,多指祸害一方的混混儿。

  老天津水质差,又苦又咸,挑甘甜的运河水、井水售卖是民间的一项营生。在哪儿卖水都成,最好别到娘娘宫附近吆喝,因为老百姓有话:“娘娘宫前卖水——找挨骂。”您想啊,妈祖娘娘是海神,谁若是在圣母眼皮底下卖水,岂不是班门弄斧自不量力找臊吗?说到海神,老娘娘坐海眼的神趣故事在天津流传已久,缘此也衍生了“娘娘搬家——现大眼了”一说。娘娘安坐海眼,如果被搬动移位,那海眼必会现出,大水就会淹了整个天津卫。这歇后语暗讽那些办事鲁莽不靠谱儿砸锅现眼的人,或者说“老娘娘搬家——有多大眼,现多大眼”,细想不无道理,海眼啊,那可大了去了。

  冯文洵的《丙寅天津竹枝词》中有云:“家供张仙子嗣求,娘娘庙里又来偷。逡巡殿角知新妇,欲系红绳尚觉羞。”因日常生活所需,海神妈祖的职能被讲求“实用”的老天津人不断扩充,其中衍生的送子娘娘便是重要一尊,妇人们最爱拜,进而有了“娘娘庙里求子——有求必应”的歇后语。拜了娘娘,拴了娃娃大哥,来年果然“产房传喜讯——生(升)了”,甚至是几门(家)守一门,好似“娘娘宫前的大旗杆——独根苗儿”。此话中形容庙前幡杆高耸入云很显眼,“独根儿”或“独苗儿”后来也用来形容独生子女。

  术业有专攻,老天津人都晓得拴娃娃要到娘娘宫,如果去了别处,那好似“老爷庙里拴娃娃——认错门儿了”。娘娘宫大殿里当然是老娘娘的地盘,假如供的不是老娘娘呢?那便是“娘娘宫大殿供(奉)寿星老儿——是那个庙,不是那个神儿”了。再反转,也有形容某些环境格局变化的俗话:“是那神儿,已不是那庙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