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津沽学人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津日报
合办~~~
~~~
沽上丛话
读诗散札(十四)~~~
小楼春秋【77】~~~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楼春秋【77】
梁启超和他的饮冰室:
更研哲理牖新知(图)
罗文华
扫此二维码,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几十年来,每每读起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说到梁启超在天津的旧居,便想起在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孩童,周日经常到距离梁启超旧居不远、第一工人文化宫旁边的亲戚家串门,曾听这家一位老人忆旧闲说,他小时候总是看到一辆两匹马拉着的马车从门口经过,大人们告诉他,车轿里坐着的一定是梁启超,因为一般人乘坐的马车只由一匹马拉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大中文系上学后不久,到本系教授、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府上问学,一眼就看见客厅墙上挂着一副梁启超写的对联,那是梁赠给自己的学生王力的。我当时心头阵阵发热,觉得这么卓越的太老师离我们真的很近很近。1985年,本系夏晓虹老师在全国首次开设“梁启超研究”专题课,我积极选修,名列“梁研一期”。在那段时间里,我得以系统地研读了梁启超几乎所有著作,公开发表了相关论文。21世纪初,天津市梁启超研究会成立,我自然参与其中。也正是在那个时期,梁启超故居及饮冰室书斋大修完成且对外开放,迅速成为津城显要的文化地标。

  梁启超不是一般的名人,他是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真正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名人。1895年,他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他是“戊戌变法”的主将之一,所以也称“康梁变法”。民国时期,他先后在袁世凯、段祺瑞政府中担任要职,差一点儿当了国务总理。他策划推动自己的学生蔡锷进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取得胜利。政声之外,他的文名更大。作为著名学者,梁启超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担任过清华研究院导师并居首位,曾经同时担任北京三家图书馆的馆长,于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学科均有著述。他的《饮冰室合集》尚非全帙,但已超过1400万言。他只活了56岁,但比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学者朱熹、王夫之写的文章还要多。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学家,从鲁迅到孙犁,都受到他的影响。郭沫若在自传中评价梁启超说,那时的青少年“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学洗礼的”。其中也包括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梁启超的书法,固然只是他风云活动的“余事”,但其成就亦相当可观,总是给人一种恂恂儒雅的书卷气,别具一种理性的魅力。20世纪末,《中国书法全集》将梁启超与康有为、罗振玉、郑孝胥四人合出一集,给予很高的书法地位。作为父亲,梁启超培养他的九个子女皆成为怀有赤子之心、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并始终保持清白寒素之家风,堪称家庭教育的杰出典范。

  通常人们说起梁启超在天津的居所,特别是他的书斋饮冰室,都会指向今天河北区意大利风情区民族路44号和46号两座小洋楼。现在这里是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梁启超纪念馆,当年即是梁氏一家的居所和主人的书斋饮冰室。然而,梁启超1912年到天津定居初期并不住在这里。

  1912年10月初,因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而被迫逃亡日本、已经去国14载的梁启超,终于乘坐日本轮船“大信丸”回到了祖国。他在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提到,自己住在天津日本租界的荣街(今和平区新华路),“月租百三十元,仅有可住之房四间耳”。这个居所距他创办的《庸言报》不远,而且宅前即公园,可以散步。据此不难推测,这座公园极有可能就是当时日租界的大和公园(今八一礼堂)。但至于是荣街的哪一处宅院,则一直缺乏可靠的线索来确认。前几年有文史爱好者在网上贴出一张关于梁启超的老照片,引起我的注意。询诸学界朋友,有人说曾在康有为讲过学的广州万木草堂展品中见到过这张照片。照片上是身穿斗篷的梁启超站在冬日的园林里,背景是园外的一座二层欧式楼房。照片下方印有“田上照像馆”字样,两侧有梁启超的题字,可知这张照片是他在辛酉年(1921)赠给“原觉仁弟”(当是广东著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罗原觉)的,而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则是:“壬子腊半雪中所影,其地为天津之日本公园,所倚之宅即饮冰室也。”壬子年即1912年,“天津之日本公园”即当时天津日租界大和公园。照片上的那座二层楼房,即梁启超在天津的第一代饮冰室。这座带庭院的欧式楼房迄今基本保存完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租界地图上门牌是荣街15号,即今新华路与鞍山道交口东北侧。大和公园建于1906年,是天津日租界的政治、社交中心。梁启超自日本归国之初选择这里作为暂时的居所,既为了出行、散步的便利,亦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从史料看,日本驻津领事馆和日租界警察机构当时确实重视对梁启超的安置和保护。天津第一代饮冰室的发现,为梁启超研究和天津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课题。

  1915年,梁启超全家迁入位于天津意大利租界西马路(今河北区民族路)的居所。2002年,梁启超纪念馆在此试开馆,翌年正式开放,成为天津首家名人故居纪念馆。纪念馆包括梁启超旧居和饮冰室书斋两座建筑。

  旧居建于1914年,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设开敞柱廊,有地下室和八角形角楼。内设“梁启超与近代中国”展览,讲述了梁启超的思想发展、政治主张和学术成就。饮冰室书斋建于1924年,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三连拱门洞上方有宽大露台,具有古典主义色彩。通过百余件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复原陈列,再现了梁启超生活和工作的情景。

  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因戊戌变法失败而被迫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依然充满信心,在《自励》诗中表达了要继续努力探求真理和改革社会的精神:“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在天津生活的十几年中,梁启超经过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早年的理想。天津的饮冰室,为近代中国成就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虽然梁启超辞世已近百年,但当人们走近饮冰室时,仿佛还能感觉到从它的窗户里仍在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小楼春秋》解说词:

  饮冰室有一些异国情调,是当时按照意租界工部局的要求建设的,属于小洋楼,就是现在讲的花园式住宅。梁启超亲自为这座意式建筑取名饮冰室,以此来表达内心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在饮冰室,梁启超和学生蔡锷,共同完成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二次革命,同时又协助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节选,有改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