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津图书馆,读者变身“图书采购员”,从出版社带来的上万册新书中挑选出心仪的图书,然后由图书馆买单,当场就可以借阅。读者收获与新书“一见钟情”的喜悦;出版社销售了图书,也通过与读者的“零距离”接触,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既丰富了馆藏,也满足了更多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一举多得。
图书馆不仅是保存图书文献、借还书的物理空间,更是承担着营造读书氛围、传播优秀文化使命的文化空间。“把选书权交给读者”的形式背后是图书馆建设思路的转变。书籍浩如烟海,没有一家图书馆能够囊括世界上所有图书。所以一个公共阅读空间,不必贪大、求多,在读者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背景下,立足本地特点,贴近群众需求,进而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才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路上,公共阅读空间还有更多价值亟待释放。一些地区通过加强全域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将社区图书馆、文化驿站、迷你书亭等小而微的文化空间嵌入街头巷尾,化身大型图书馆的“分馆”,群众从家门口就能借还图书。主动提高服务的可及性,读者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让阅读深度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全民阅读的氛围才能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