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
漫话~~~
深一度~~~
评论员在现场
~~~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一度
逆袭的他们,能摆脱“第一学历歧视”吗
张玥

  周信静是谁?

  这个名字近日忽然在网络上走红。他用了11年时间,从一名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路考入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这一番“狂飙突进”,引起网友惊呼。

  近年来类似例子屡见不鲜,山东的田素坤用15年时间,从职业学院的学生变成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没有考上高中的湖南女孩王芳,从职专读起,多年后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生……

  面对这些励志青年,有人提出了一个颇有些黑色幽默的问题:如果他们去应聘,能摆脱“第一学历歧视”吗?

  所谓“第一学历歧视”,是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不招录本科非名校毕业的学生,哪怕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也有可能被拒之门外。以致有人感叹:“第一学历”似乎成了我的履历“污点”……

  过去有种说法,叫“一考定终身”,形容高考之关键。如今随着人生选择越来越多元,这样的观念显然该被时代淘汰。但“第一学历歧视”,仍旧把本科学历设定为职场“敲门砖”,不啻“一考定终身”观念的变种。这种思维方式,用一个节点定义整个人生的发展,绝对化、片面化,是在用停滞的眼光看问题,否定人的变化与成长。

  教育部曾公开答复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都没有使用过“第一学历”这个概念。那么,为什么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仍采用“卡学历”的方式呢?常见说法是要在众多求职者中快速筛选,降低选人用人的成本,毕竟在他们的逻辑里,“本科学历出众等于学习成绩好,等于人才优秀”。但“优秀”是这样定义的吗?几年前,华为高薪招聘的“天才少年”张霁,本科读的并非名校,如今他已成为华为苏黎世研究所数据存储首席科学家。可以说,如果囿于“第一学历”,就不会有双方的相互成就。

  在选人这件事上,企业应该算大账。拿那些“逆袭”的人来说,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坚持与拼搏,是不是比“第一学历”更能证明他们的优秀呢?有这些可贵精神的加持,难道他们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