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闲雨

  数九寒冬,露天农作物本应进入“冬藏”模式,但在滨海新区小王庄镇的1600亩设施农业园中,瓜果蔬菜长势喜人。红彤彤、圆溜溜的西红柿,新鲜可口的草莓,营养价值高、状如羊肚的羊肚菌,都生机盎然。得益于种源、培育等关键技术的支撑,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靠技术吃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持续融入田间地头的各类场景中,什么时候滴灌、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晒太阳……一切都由数据说了算。农民只需拿出手机,动动手指就能自动控制设备。通过研发智慧大棚、研制优新品种等,打造田间地头“黑科技”,科技让农业生产不再完全受制于风霜雨雪,种地变得省时省力。

  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果实,如何令更多新技术落地生根?核心在应用,科研成果只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产生实际价值,要因地制宜,瞄准实用、管用、有用、能用的技术进行创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关键在人才,村庄既要善于“引”,也要精于“育”。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在外的致富能手、知识青年返乡创业。组织农技专家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让农民掌握新技术,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

  把科技的种子撒遍沃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破土而出”,当农民们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我们迈向乡村振兴的脚步将更扎实、更有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