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渤海潮
琢磨透“土特产”这三个字
张玥

  “给您带了点土特产!”人们到乡村去,总爱买一些有当地特色的东西送亲友。乡村振兴的发展语境里,“土特产”不再仅仅指农产品,而是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把握好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会让乡村振兴呈现出更加生机勃勃的气象。

  “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遍看身边的山山水水,有多开阔的视野,就能找到多丰富的资源。资源可以是新鲜的农作物,也可以是优美的自然风景,还可以是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有形之物到无形韵味,哪些能给人们带去获得感和幸福感,能满足人们日益多元的美好生活需求,哪些就能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乡土之“土”厚重、深沉,宝藏丰富,只要不断开掘,就会带给我们惊喜。

  乡村发展最忌跟风,见到人家种的新品种水果销路不错,自己也赶紧跟着引进,全然不管市场会不会饱和;别的村子办起农家院,也跟着模仿,没有差异化的风格,除了陷入价格的“内卷”别无出路。这样一来,“特”字就无从谈起。仔细审视乡村自身的禀赋,认真琢磨哪些是人无我有,哪些可以做到人有我优,才能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束缚,走出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特产”之“特”,应该成为一个乡村最具辨识度的标签,甚至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就像柞水有木耳、延安有苹果、柳州有螺蛳粉那样,让人一提起某个地方,立时就能想起那里的“代表作”,甚至产生“为了它而奔赴一个地方”的强烈意愿。

  在有的乡村,产业链不够长、不够韧,仍然是明显的短板。抓住一个“产”字,既要把农业本身的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也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和“+农业”。比如小站稻,围绕着水稻种植这个传统的农业环节,向前端发展出了选种育秧,向后端发展出了稻米加工、大米存储、市场营销、文化体验等业态,农业功能的拓展、农文旅的打通,在把一粒米“吃干榨净”的同时,还把产品推向高端化、把产业链推向了现代化。这也充分表明,“产”的形态更丰富,“土”和“特”的价值就会更加凸显。

  “土”是基础,“特”是灵魂,“产”是载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赋能,组合在一起,就让“土特产”成为一座品牌化的桥梁,一头连起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一头连起千家万户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