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楼春秋【74】
章瑞庭旧居:爱国津商捐资助学(图)
李琦琳
扫此二维码,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中心公园原为法国花园,1917年始建,1922年竣工。直径135米的圆形花园,由同心圆与辐射道路分割,设四座园门。园中心建西式八角亭,亭四周以草坪环抱,绿草如茵,环境幽静。园四周环以铁栏杆,花园路就是铁栏杆外面的圆形道路。花园始建后,外围陆续建起一圈风格各异的洋房,建筑景观与园林景观便融为了一体。当年,这里紧邻商业中心梨栈大街、金融中心东方华尔街、交通枢纽老龙头火车站,所以华人富商纷纷来此购地建房,这与今天的房地产开发理念几乎无异。天津纺织业巨商章瑞庭就住在这里。

  章瑞庭,生于1878年,天津人,家境贫寒,15岁起,为小站一家船主当伙计。因常去小站练兵的营地运送军需品而结识了一些军官,他们后来成为各路军阀。由于这些关系,他开办了“恒记德”军衣庄,为一些军阀制作军服。后又开设恒源帆布公司,为军衣庄供应原材料。清末以来,由于纺织工业的落后,我国进口棉纱、棉布的数量日益增多。为挽回利权、抵制洋货,天津出现了裕大、华新、恒源、裕元、北洋、宝成等六大纺织企业,恒源厂由直隶模范纱厂和恒源帆布公司合并而成。直隶模范纱厂是1915年由直隶省官办的纱厂,1917年与恒源帆布公司合作,成为官商合办企业,改称恒源纺织厂,1920年正式开工。后来,章瑞庭又接手了经营不善的北洋纱厂,执掌两大纺织企业的章瑞庭成为津商翘楚。

  章瑞庭的住宅为今花园路9号,建于1922年,由奥地利建筑师盖苓设计。为回避法国花园这个热闹的公共活动空间,院落主入口开在今营口道和辽宁路的交口处,沿院墙边设置的廊厦可直达主楼后门。入口处设平房多间,为门卫室、接待室、厨房、佣人住房、汽车库、教室等,涵盖了基本的服务设施和部分公共活动用房。主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最为抢眼的是具有法国建筑特征的孟莎式屋顶。室内装饰大气豪华,一楼花厅顶部为玻璃罩,临街立面更是用大面积色彩艳丽的玻璃拼接成各种植物图案,厅内中部有四根八角形柱子,柱间为喷水池。楼内设有密道连通楼顶和地下室,二楼设有密室,钢质的防弹门藏在卫生间巨大的穿衣镜后面,用钥匙开启穿衣镜方能得见密室入口。有了丰厚的资产、豪华安全的住宅,章瑞庭并没有花天酒地、歌舞升平,他把大量的精力和财产投向了青少年的成长和城市文化的发展。

  捐办学校。1926年,章瑞庭在大稍直口村独资兴办“章氏私立第一小学校”,校址占地10亩,有教室28间,师生宿舍5间,教员预备室两间,传达室、校役室、厨房各1间,食堂两间,储物间两间,男女厕所5间,平民阅报室3间,建设费用为大洋十余万元。学校的建筑结构坚固而样式新颖,黑板由水泥制成,学生均为单桌单椅,每间教室都有取暖的火炉。校内存有二十四史,阅报室备有《大公报》《益世报》《民报》等各种报刊。大量购置了运动器械、乐器、理科史地挂图、设计图书表册等。还有元、明、清版经、史、子、集、丛书等,价值两万余元。至1931年初,学生已达225人,其中德县生源1人,静海生源5人,其他学生来自大稍直口、王庄、邢庄、曹庄、东姜井、西姜井、北斜等村。在稍直口以西6里的疙疸村,章瑞庭还开办了“章氏私立第二小学”。

  捐资助学。章瑞庭捐助资金最多的是南开中学。1929年底,南开校友会为建范孙楼募款,章瑞庭捐款两千元。后来,他和他的长子章玉荪、次子章绍廷共同为南开中学礼堂捐款。1934年10月17日,南开学校三十周年纪念及瑞廷礼堂落成典礼上,张伯苓说:“章瑞庭先生为实业家,承他捐钱建筑礼堂,由去年八月动工,经一年余始落成,这一年中又承关颂声工程师之计划,在省钱、耐久、应用三条件下建筑成功,而用款不过七万元,所容人数则较旧礼堂多至五分之二,在台上说话毫不费力且无回音,这都是大家帮忙牺牲的代价才造成的结果。”后来,张伯苓在自述文章中称:“章瑞庭先生之独捐巨款建筑大礼堂,蔚为中学部最庄严最宏丽之建筑。”除捐资南开,章瑞庭还于1934年秋为河北昌黎汇文学校捐助奖学基金两万五千元,帮助贫寒青年完成学业,用知识改变命运。

  襄助青年会。作为青年会老会员和民族实业家,章瑞庭多次参加天津青年会国货大会。1933年的大会,王文典负责升旗,章瑞庭负责开启大门,转年更是以职员身份参加了开幕典礼。1934年,天津青年会征集会员并举行文体活动。章瑞庭捐出家藏文玩字画作为奖品,其中有王翚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黄玉文具、古瓷青绿山水门镜、乾隆年制青白地大瓷尊等。记者参观后评价道:“俱极珍贵非常,迥非坊间所可寻见者,古色古香,非普通古玩可比。此次承章老先生不惜割爱赠予优胜者,鼓励大会精神,实令人钦佩。”

  捐书为公益。为帮助南开市立图书馆丰富藏书,章瑞庭两次捐书。1932年12月18日的《新天津报》载:“南开市立图书馆规模宏大、设备完善,唯旧刻书籍太少,不足以飨阅者。北洋纱厂总理章瑞庭有鉴于此,慨然以家藏书一百二十种,凡三千六百余册,捐赠该馆。且有明刻及抄本甚多,殊足珍贵。该书业于昨(十七日)用汽火车送该馆。章君为人豪爽,藏书极富,并拟检点旧藏,参以新购,尚有第二批之捐赠,不日亦将起运。闻该馆长姚书诚氏拟特辟精室,集中陈列,命名为瑞庭读书室,以资纪念。”记者强调,二十年前严修先生捐助省立第一图书馆大宗书籍,此后地方绅民以大批书籍捐赠公家的不多见,此次章先生捐书的义举可与严公相媲美了。几天后,第二批图书到馆,计30余种,1100余册。不但版本非常好,就是装书的书匣也是单独花钱定制的。这些图书主要的收藏地当然是章瑞庭的家,那么花园路9号也应是当年天津一个中等规模的藏书楼。

  章瑞庭捐资助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1930年11月14日,张伯苓致函章瑞庭:“敝校现编制全校状况一览,内列各项照片。先生爱护南开最热心,敢请将最近半身摄影赐下一张,以便列入,借慰公众之景仰。”1934年,瑞廷礼堂落成典礼时,章瑞庭的照片也挂在了礼堂外面。1935年,南开学校因章氏父子热心教育、造福青年,特向教育部申请嘉奖,很快教育部颁发给章瑞庭一等奖状两张。1936年1月,国民政府对1935年度全国捐资兴学三万元以上的9人通令嘉奖(教育部已发一等奖状),章瑞庭父子3人名列其中。

  或因出身贫苦,章瑞庭对文化教育给予了极大的资金支持,他的目的肯定是为了让青少年成长,让我们的文化和社会进步,进而实现国家的强大。但处于当年的内忧外患之下,章瑞庭的实业经营也是举步维艰。1936年,天津华资纱厂因受日本纱厂倾轧,相继亏损难以维持,章瑞庭却“宁愿少卖钱,也要卖给中国人”,终以68万元将其企业转让给华资经营的诚孚公司,表现了中国民族企业界人士的爱国情怀。

  《小楼春秋》解说词:

  空中俯瞰天津,有一处别致的所在:一条林荫路环绕着一座圆形花园,仿若巨大的罗盘。一战时期它以一位法国将军的名字为名,叫做霞飞广场。上世纪30年代,一个青年用一台禄来福来相机拍下了这里的景致。他着重记录了霞飞路南侧一座花园庭院——这是他的家。他的父亲就是天津实业家章瑞庭。

  这座有着红色孟莎式屋顶的小楼,是奥地利设计师拉尔夫·盖苓的早期作品。它采用古典的对称式布局,有着优美的线条与精致的装饰。在传统的砖石材料之外,它还明显地运用了当时新潮的金属材料,让爱好摄影的章玉荪为之着迷。(节选,有改动。)

3 上一篇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