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新排演的《金山寺·断桥·雷峰塔》近日与观众见面,改编本充分展示了当代评剧的新面貌,为津门戏曲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
《金山寺·断桥·雷峰塔》是我国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主要桥段。评剧移植自李瑞环同志改编的京剧本,京剧本是他为兑现对已故京剧大师张君秋老先生的承诺而编写的。《金山寺·断桥·雷峰塔》是评剧舞台鲜见的集唱做念打于一体的古装剧目,为适应群众审美需求,提升评剧文化品位作出了贡献。
京剧改编本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原剧做了高度集中提炼,撷取了最具戏剧效果、更能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和矛盾冲突的情节加以充实完善。传统戏内容一般都是以起承转合、循序渐进的手段诠释剧情,存在平铺直叙、拖沓繁复的弊端。就《白蛇传》旧本而言,一般都是以白娘子(白素贞)与青儿化作人形下山开始,在西湖与许仙邂逅,游湖借伞,接连的是端午白娘子饮雄黄酒现了蛇形,吓坏许仙,白娘子与青儿盗仙草救许仙等。改编本舍弃了这些交代情节的内容,一开始就是白娘子与青儿往金山寺去要被法海扣留在寺内的许仙。白娘子与法海据理力争,并苦苦哀求,忍无可忍招来天兵天将水漫金山。这种开门见山的手法,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并将观众带入规定情景之中。自然也是从人物出发,展现了白娘子既通情达理又刚烈如火的性格特征,为全剧故事的演绎做了有力铺垫。
“断桥”一折连接紧密,白娘子因身怀有孕,体力不支,从金山寺败下阵来。青儿心疼姐姐,憎恨许仙薄情,一句“俺小青若再见那许仙之面,我定饶不了他”,为许仙登场于断桥寻妻遭青儿追杀造成了悬念。在这个环节,作者着力展现三个人物的不同心态:白娘子的爱恨交集、青儿的激愤难当和许仙的惊恐万状,交织在一起构成起伏跌宕的强烈冲突。经过几个回合交锋,把人物各自不同的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作者为白娘子设计了40余句核心唱段,以情叙事,以情说理,如泣如诉,字字句句都扣人心弦。在这超长的唱段中,有五段精美的排比句,痛斥许仙听信谗言,任凭法海得售其奸,可谓字字珠玑,每一句都切中许仙的要害,达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这段唱词不仅声韵和谐,平仄准确,朗朗上口,而且词意深邃精到,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体现出作者驾驭文字的纯熟功力,可谓戏曲唱词锤字炼句的范例。
“雷峰塔”一折,主要写十七年后,白娘子之子许仕林得中状元,衣锦还乡,心心系念生身之母,前往雷峰塔拜祭被法海压在塔下的白娘子。这折母子相逢的戏,没有采用惯常哀哀怨怨讲述悲惨遭遇重复前情的手法,而是白娘子听到儿子定要为母亲报仇时,意味深长地说:“儿呀,人世间恩恩怨怨波澜长流,冤冤相报,何止何休哦!”接着是一段唱词,“十数载苦熬煎思前想后,浮生渺幻梦觉天地悠悠。得意喜失落悲烟云过眼,无限爱终天恨花开落水流。千古名万钟禄皆是粪土,今生怨来世缘万般皆休。仕林儿中状元功成名就,盼我儿洁身自爱切勿奢求。”这段情理相融的语句,彻悟人生,充满哲理,使人物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凸显了白娘子广阔的胸怀,引人深思。尤其最后许仕林表示自己初入仕途,请教母亲何以自处时,作者以高超的见解,浓厚的感情,写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唱词:“儿要做栋梁材精忠报国,为百姓竭心力民忧亦忧。忌懈怠,戒空言,崇实尚俭,明是非,秉公正,疾恶如仇……做一个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好男儿,这是娘的一片心,你要牢记心头!”这一段掷地有声的金玉良言,是作者通过剧中人之口,直抒胸臆,不仅使戏的主题更具有深刻意义,而且对受众也具有启示作用,这也体现出作者创编古装传统剧目观照现实、贴近大众思想感情、力求唤起观众共鸣的艺术理念,令人称道,颇值得认真体味。
《金山寺·断桥·雷峰塔》演出的成功,还得益于二度创作,导演的舞台调度、唱腔的设计和演员的表演,也多可圈可点之处。特别是白素贞的扮演者著名评剧演员王云珠,艺宗评剧“刘派”,以演唱高亢激越“大口落子”享名评剧舞台。在戏中她对角色领悟深刻,运用精美声腔艺术准确地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多种板式演绎超长唱段,颇见功力,刻画人物细腻真实,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此外,扮演许仙的青年演员滕建东、扮演青儿的青年演员党靓也很出色。他们配合默契,圆满完成了这出鲜见于评剧舞台神话剧目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