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在热土上的情与意(图)
欣菲
《走过黑土地》,谭国伦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

  这是一本有情意有温度的书,作者是一个有情意有温度的人。全书共五辑,分别为回望故园、曾在军旅、乡情缕缕、影像记忆、行吟大地。作者将对家园、对军营、对生活、对山川的深厚情意诉诸笔端,每一个字就是一颗温润的水珠,读来似一条河流淌过心田。

  乡土是终生的精神基地

  乡土以及根植于乡土的亲情、乡情是写作永恒的主题,故乡是脚步拼命走出去,心思又永远离不开的地方。作为离乡游子,以何等立场叙写乡村是作者价值观的选择。

  谭国伦13岁离开四川盐亭的大山,来到广阔的平原后,便开始了一生的回望。他在《回乡的路》一文中写道,“第一次回到故乡是1985年的夏天。慈爱的奶奶去世,让我不顾一切,奔向那座新坟。”多年过去,当作者或自驾汽车或乘坐高铁返乡时,与当年那个走了六十多里曲折泥泞山路的17岁少年之间的对比,映照出故乡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天涯变咫尺。

  在很多人都脚步匆匆向前追寻的年代,让我们跟随作者在文字中一次次回乡。“走进堂屋,仿佛先人们的家常话和他们的脚步声慢慢响起来,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的心跳呼吸之声,都散布在堂屋的每个角落(《堂屋里的乡愁》)。”亲人、老屋、泉水、餐食印刻在基因里终生不散,作者怀着思念与希冀写下故乡的人与情、事与物,以及人们的追求和愿景。

  为大时代留下小注脚

  谭国伦的写作没有刻意追求宏大主题,他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平凡生活和普通劳动者。事实上,这也是作者以普通民众的视角和体验进行的一种自我书写。他注视人世间的目光善意而悲悯,这种善意和悲悯令整部散文集具有仁爱敦厚的气质和暖意。“影像记忆”一辑中,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青年、厄运后向光而生的志愿者、如小草一样顽强生存又知恩图报的底层民众,都鲜活地活在谭国伦笔下。

  小人物关联着社稷民生,芸芸百姓构成的种种世相恰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底色。他们的存在不可或缺,他们的日常同样值得关注。作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自觉的记录行为。《深情藏沃土》中执着于培育树种、绿化造林的王恭祎;《耀荣楼里的阳光》中身残志坚,带动残疾人创业自强的王元顺;《那一片青青的麦子地》中为城市发展建设,在征迁工作中操劳奔走的人……记录下各行各业平凡而坚定的劳动者的汗水与光芒,是作者的自我抒发,也是为今日留痕;是珍存回忆,也是寄远未来。如《镌刻在大地上的梅花》中所写的那样,“那带着螺旋的钻杆就像一把巨型的刻刀,凝聚着大国工匠精神,带着中铁二十三局人的情怀,将这神奇土地编织成时代需要的锦绣,将这片非机动车道镌刻成一朵朵灿烂的梅花,绽放在这片热土上,怒放在这夜空里,永开不败。”作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俗世情怀,《我拾儿衣穿》中,有祖孙三代在旧衣的续穿中延续着的勤俭和亲情;《远方的一幅画》中,有在海南的美丽景色与宜人气候里和谐而居的天南地北人。《岁月何曾忘记风》等篇章中刻画的一幅幅平凡生动的众生相,都细腻温情地记录着市井间的美好。

  山川大地上的歌与吟

  作者在书写行走过的山川大地时,展现出的是自然、时间与生命的碰撞。“行吟大地”一辑中,作者跳出写景寄情的“小我”抒发,以超然的目光关注景观之上的历史风云,内涵丰富而深邃。历史与民俗、风物与人文浸润在稳重中,兼具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如《金鸟银音》一文,内行十足地写出鸟的种类、鸟的习性、驯鸟的方法。在鸟儿的声声啼鸣中,描绘出八旗子弟的奢靡与丧志,清王朝的崛起和灭亡。《草原的眼睛》透过一汪湖水回溯铁马金戈的历史烽烟,“在那双眼中,我们看到了深沉的湖水,听到了欢乐的涛声,闻到了历史的狼烟。那盈眶的泪水,有读不完的故事,那眼角的笑容,展示着今日幸福的生活。”读来都能引发“以史为鉴,珍惜当下”的思考。

  谭国伦的生活阅历丰富而多元,他从川北到华北到东北再回华北,几十年的命途迁徙苦乐相伴,令他的视野和胸怀辽远而广阔,写出的文章也因此更具包容性。他的文字少有尖锐的批判,写苦难但不诅咒也不歌颂苦难,而是写面对苦与难的态度和方式,不煽情又朴素动情。文因情生,情随文走,万事万物化作歌与花,在文字中吟唱和绽放,透视出中年男人历尽千帆后的涵纳和旷达。故园乡土、军队行旅、社会生活连贯起作家的精神谱系,融于作家的生命体验和文学想象中,积淀成深厚的心灵文化。于是,他逆着时间之河,饱含深情地回望,以赤子之心写下对家对国对山川对众生的热爱。

  作者在多篇文章中写到茶,这种古老的饮品散发着悠远的韵味。《走过黑土地》这部散文集,适合伴着一壶口感饱满、回味悠长的老茶细细品读,就像听老友诉说平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