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户每天要把店内的垃圾分类投放、回收,我们也会进行二次分拣,确保精细化回收。”日前,河西区万象城物业服务中心环境经理刘东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每天处理垃圾的流程。
记者来到位于商场负一层的湿垃圾房,这里配备了空调、灭蚊灯、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专门用于存放厨余垃圾。为确保垃圾不会滋生蚊蝇、产生异味,湿垃圾房进行封闭化管理,温度常年低于25℃。
刘东说:“我们每天通过手机小程序申报产废数量,生态环境部门不定期上门监督检查。”他提到的这款小程序,就是“区块链+无废河西”应用场景及小程序,今年投用以来,累计接入574家产废单位,涵盖无废工厂、无废汽修、无废社区、无废酒店等12类“无废细胞”,累计固废申报总量7.4万吨,存证数量3000余条。
河西区生态环境局高级工程师程雯雯说:“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和日常监管,对申报的产废量进行核对,引导企业自觉减少垃圾总量。数字化技术对环境治理工作赋能效应逐步显现。”
据介绍,河西区应用的这款小程序已经全面整合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等各方面数据。这些数据提升了监管部门对各类产废单位的监督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城市智慧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