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来的宝宝们介绍一下哦,咱们祥禾饽饽铺创建于1912年,是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打开一块大家看看啊,你看这保鲜膜有延展性,可以保留每层面和油酥之间的空隙不会塌,外面我们会再做防震包装,保证送到你手上还是入口即化的”……
乐和融洽、气氛热烈的直播间刚刚下播,产品陈列室里布置一新,不同系列的中式糕点色香味俱全,包装各具巧思,各个岗位上的员工早早就位,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元气满满——上午9时,刚刚搬到南开区金融街中心的祥禾饽饽铺总部在忙碌而有序的步调中开启了新的一天。新“扩容”升级了总部的办公地,走出去向外地开设线下网点的计划正在稳扎稳打地进行,明年一季度将在北京开设首店,这个传统却又年轻的品牌正在将“国之精粹 拥抱世界 改变生活”的愿景一步步实现。
起于传承 初心擦亮文化底色
“业务发展得快,原来的办公地点就显得小了,所以换到了这儿。”祥禾饽饽铺总经理助理王汝平介绍。在工作中,同事们都叫她“翠微”,《尔雅·释山》曰:“山脊,冈。未及上,翠微。”是指春季时分,山腰呈现出的翠青色。她告诉记者:“我们铺子实行花名制,每个人都有一个代表中国传统颜色的名字,因为‘掌柜’希望员工时刻谨记文化的意蕴和传承。”
大家口中的“掌柜”扶光,是祥禾饽饽铺的第四代传人杨明。扶光是被用来描述光线的色彩,给人一种温暖、舒适和安心的感觉,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根据档案记载和家族口传,清末民初,北京紫禁城里的御用糕点师纷纷来到天津,开起了糕点铺子。祥禾饽饽铺自第一代传承人杨公廷老先生创建后,先后辗转北京、沧州,最终落脚天津,几代传承人初心与努力坚持未变,传到今天已百余年历史。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接棒”之前,杨明在广东从事互联网技术行业,曾参与了国家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管理标准的制订,在电商运营赛道的创业也风生水起。让他在犹豫中接下重担的是父母这一辈匠人对手艺的专注和执着:“老爷子担心的不是年纪大辛苦,是有一天干不动了,这手艺咱还接着干吗?将心比心,我得帮把手。”
“点心对我们这些少小离家漂泊在外的‘80后’来说,是一种儿时记忆和家乡的情怀、味道。”杨明说,“在广东的一次技术交流会上,一位日本学者每次开会前都会拿出一盒小点心和大家分享,既显郑重又轻松愉悦。这让我联想到,作为传承源远流长的味觉载体,中式点心有内涵,有典故,更容易引发情绪、情趣、情感的共鸣。”受此启发,他主导开发了引用三国“一人一口酥”典故的“一合酥”,后来还推出了便于携带、分享的“轻伴手礼”系列产品,很受年轻人欢迎。
为了做足“中国风”,打好“文化牌”,通过与清华大学等合作研发,祥禾饽饽铺的研发团队依据史料和专家的指导,还原出了古代文物中的糕点造型,再现了多款兼具形态美、味觉美、文化美的中式点心。“乾隆年间编纂的《清文鉴》中记载了众多传统宫廷糕点的名录。祥禾饽饽既重视食用,又讲究在制作时以不同季节、不同食材、不同手法配合养生,让中式糕点充分展示中国风。”说起这个话题,杨明如数家珍。2022年,祥禾饽饽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正式入选天津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于创新 质优打造金牌口碑
“七八年前我接手的时候,正是西式点心风头正盛的时候,要提高中式传统点心的品质和价值感,回归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一定是产品。”杨明说。
在技艺上,祥禾饽饽讲究搓、揉、叠、甩四种手法,以河北小麦粉和非转基因植物油、黄油等材料按传统严格配比,并依照规范叠制,使酥皮至24层,口感酥软香甜、入口即化。同时,在馅料的选择上,坚持源自宫廷的手艺,充分利用玫瑰、桂花等传统可食用花卉,提高口感。经过几代人的补充完善,祥禾饽饽沉淀了独特糕点配方25种。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以宫廷传承糕点贵妃饼为例,“每一枚贵妃饼的馅料,都需要6枚金丝小枣,不加香精不加豆沙,炒馅沿用古法,能吃到枣的本味。面团在手里最多只能待8秒,哪怕多待几秒,烤出来就成不了‘簌簌落雪’的酥白。”杨明介绍,制作酥皮完全仰仗师傅们的经验和手感,光是这一道技艺,没几年时间的勤学苦练做不下来。这是祥禾饽饽铺的镇店之宝,也是复购最高的一款,每年卖出的贵妃饼摞起来有6座珠穆朗玛峰那么高。
一招鲜固然好,而让祥禾饽饽铺敢于也始终立于潮头的,却是刻入骨髓里的“求新”之魂。第二代传承人杨庆钰就说过:“那时候的御厨,都是既能做好本分的老点心,又能变着法儿地用新鲜食材做出新花样的。”第三代传承人杨鸿年将其转化成品牌传承发展的信条:“每个时代最优秀的产物,被留到下个时代,就成为传统。我们不仅要传袭传统,更要不断创新,创造新传统。”
让杨明至今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的一天,母亲匆忙打来电话询问:“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儿子你赶紧帮我查查。”原来,一位带着孩子来买点心的顾客询问点心里有没有反式脂肪酸,老人不懂,赶紧来“求教”。年逾60岁的老人还在汲取新的健康知识,这让杨明一下就被触动了,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下定决心回到天津,开始钻研起产品健康化、年轻化的创新招法。
点心用油全部换成非转基因油,馅料用的玫瑰要选妙峰山昔日皇家御用的品种,从新疆采买优质的核桃,选取沧州上等的金丝小枣……大展拳脚的杨明开始提品质,减糖、减油,主打没有香精、没有防腐剂,追求食材本真、纯粹的味道。为了给研发创新团队“保驾护航”,祥禾饽饽铺通过网络在全国招募了十期总数超过5000名的“试吃官”,地区分布广泛,年龄段均衡,还要求能有品评能力,试吃、挑错,改良、再试……
正是看中祥禾饽饽的靠谱品质,点心铺得到了故宫的青睐,成为北京故宫食品的糕点研发和生产机构。2019年起更是连续几年推出“故宫文化·祥禾饽饽铺”联名糕点,并在旅博会上亮相。五毒饼、松仁奶酥、枣泥卷三项中式传统糕点在布鲁塞尔荣获了2023年度“国际美味奖”,全球200多名具有声望的米其林主厨与食品品鉴师在印象、视觉、味觉、质地等多个维度上,都给予了好评。杨明介绍,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祥禾饽饽铺代表天津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嘉宾提供了一系列中国传统糕点作为伴手礼,五毒饼受到了嘉宾的欢迎。
今年,祥禾饽饽铺和南开医院“跨界”联手,建立了联合研发室,第一次实现了医院与烘焙品牌的合作。南开医院的营养学、中医专家和祥禾饽饽铺共同研发药食同源的产品,做适配年轻人、儿童的中国传统点心,为祥禾饽饽在健康化、品质化的发展方向上再添助力。“未来的合作内容还包括不定期地走入社区、走入课堂,把健康饮食的做法和观念带到市民包括小朋友的身边。”杨明说。
兴于网络 打开一片崭新天地
高清镜头下,鸡蛋和上好的面粉充分糅合,蜂蜜和花朵熬浓上浆……2018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祥禾饽饽铺贵妃饼和萨其马的制作过程,让祥禾饽饽铺名声大噪,祥禾饽饽铺的销量达到原来的四五倍。透过摄影师的镜头,不少人惊觉,身边还有这么一家既古老又年轻的“网红”点心铺。
在老字号里,祥禾饽饽铺是最早“触电”的一批。得益于互联网从业经验和创业积累,杨明接手店铺的第一时间,就大胆地提出了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与门店同步销售。第一个月在网上卖了20份,退了19份。酥皮的特性经不住长期运输,就换设备、找方法,千方百计解决包装的问题,改善运输环节;产量供不上,就加班加点、搞培训、建工厂……一桩桩一件件尝试创新,反反复复“见招拆招”。“电商平台销售是一个全新却潜力巨大的市场,不怕试错,就像广东人爱烧鹅是日常,但是也会吃烤鸭,当作一种特色美食尝鲜。只要产品过硬,服务做得好,不怕打不开一片新天地。”杨明说。
2015年中秋前夕,祥禾饽饽铺第一次参与“淘抢购”的活动,一晚上卖出250套月饼。小试牛刀,谁也没想到祥禾饽饽“火了”。全家亲戚齐上阵,店里已经忙得转不开,还是做不完,有人提议“要不退款吧”, 祥禾饽饽铺的第三代传承人杨鸿年说:“不行,人家觉得你行,你收了人家的钱你不给货?这不行!”60岁的老“匠”愣是拼着不眠不休,一盒不落地做完了所有订单。“经此一役,祥禾饽饽铺在购物平台上一天的销售额达到了2万余元,打开了销路,创了口碑,也让大家看到了电商的巨大能量。”杨明介绍,通过引进新的经营理念,两代传承人创立了天津鸿宝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传统的作坊式经营,改为正规的公司化经营,建立了实现量产的工厂,通过培训带动了就业。2021年、2022年,通过两轮融资,公司还拿到了过亿元的投资。
在祥禾饽饽铺的直播间,记者看到,中式古朴的博古架、书桌陈列雅致,一杯清茶配着小巧精致的茶点,笔搁上仿佛余墨犹存;而另一间直播室里,帐篷配着围炉煮茶的小桌,渲染在大自然里乐享美食的消费场景;产品拍摄间,摄影师正在找寻表现商品最佳品质的角度和光影……“我们打造的直播间每一间、每一场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布置。总部这边的直播间主要是抖音、快手这些新兴的电商平台。”翠微介绍,“浙江的电商理念比较新,也更发达,我们负责营销的团队主力常驻杭州,面向淘宝和京东的直播间也设在那边。目前电商业务已经占据公司整体业绩的70%。”祥禾奶酥“双11”中式糕点单品销量排名第一,入选“618必买榜”……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是一代代传承人汗水与心血闪光的结晶。
除了用好、用足互联网平台以外,杨明还尝试与高品质、高价值IP(文创作品)联名,打造受年轻群体喜爱的产品。2019年开始,祥禾饽饽铺与故宫文化正式签约联名合作,围绕“宫囍·龙凤呈祥”意象,打造中国人的国民喜饼,累计销售数百万盒。2021年,国际品牌无印良品在天津开设其亚洲级旗舰店,专门找到祥禾饽饽铺,并选中了多款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点心合作。2021年,恰逢清华大学110年校庆,祥禾饽饽铺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名推出“清华学人”系列糕点组合,致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学人精神……
“今年我们与海河牛奶合作,携手创造了联合创新工作法,开了年轻化的联名店,推出了联名产品,未来还将联合建立专属农场,开发牧场观赏类的工业旅游项目。”谈到最近的新招数,杨明难掩兴奋。
“作为手艺传承人,我认为我们的使命和价值在于,不仅要将上一辈的传统很好地继承和保护,同时,还要让它适应时代的变化,发扬、传承下去,继续成为传统。”做糕点既是甜蜜的事业,又是美好的生活,杨明表示,他的使命和信念是:让中式传统糕点走进每一代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这个目标正在一日日地接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