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汇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磅品荐
在古诗里探寻东汉历史(图)
王小柔
《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里的东汉世情》,胡大雷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

  习惯了《唐诗三百首》,所以猛一提《古诗十九首》,还得在大脑库房里使劲搜索一下。时间回溯到公元25年,刘秀“光武中兴”重建大汉王朝之后,一众匿名者为我们留下了有着“五言冠冕”之称的《古诗十九首》。重新品读“一字千金”的《古诗十九首》,你能从中挖掘出隐藏着的东汉文人的生活,品味世情与历史。

  东汉的文人,他们忍受别离,遭受苦难挫折,陷入困境而又努力挣脱,寻求减轻痛苦的办法,他们憧憬、渴望、期待,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失望与挫折……他们发出“岁月忽已晚”的感慨,却仍在追求不止。短短的十九首诗,简单平实地道出了东汉文人的忧伤、思念、期望、愤懑、坚持……

  ■ 东汉士人的情结

  士人在中国古代泛指读书人、文人、有学问的人。先秦时,士人作为独立的阶层,其身份是自由的,可以随意流动,有自己的理想和自身的精神追求,有与统治者不相干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品质。先秦的士人与国君面对面说话,讨论天下大事、共商大政方针,几乎平起平坐。待秦统一天下,士人无处可以流动,只能依附朝廷,毕恭毕敬地待命。汉武帝时,朝廷“变更制度”“以经术润饰吏事”,需要既有思想又有理论的人才,于是士人以屈原之“忠”而“直言极谏”为从政榜样,又以屈原的“不遇”,抒发“忠而盼遇”之怀抱,以求仕途通达。

  东汉时,朝廷选士制度是由地方官吏推荐乡里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名目,然后由中央或州、郡征辟。当时还有养士制度,在京城建立太学,到了质帝刘缵时代,太学生已发展到三万多人。太学生并不局限于贵族官僚子弟,也有大量脱离生产的平民子弟。在这种政策和制度下,当时的政治首都洛阳就必然成为谋求进身的知识分子猎取富贵功名的逐鹿场所。可是,求功名富贵者多,而获得者少,于是得意者少、失意者多。尤其到了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外戚、宦官、官僚三者互相倾轧、发生冲突,官僚集团是其中的失败者,中央政权被宦官把持,发生过两次“党锢之祸”。本来士人是依靠官僚的援引,通过征辟以求进身的,当官僚集团遭受打击,尤其是当时一批重要官僚和平日敢于议论朝政的士人遭到杀戮和禁锢之后,社会上出现卖官鬻爵现象,贿赂公行,政治上的腐化和堕落达到顶点,士人当然更是没有出路,充满着彷徨、苦闷、失意、沉沦之感,原来的理想与希望,在现实面前遭到不断打击而渐趋渺茫。

  士人看不见人生出路,凝聚在心头的是被限制、被压抑的悲哀;他们极端苦闷,甚至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他们长期外出,与家人别离,彼此之间就会出现伤离怨别的情绪。

  比如《岁月忽已晚》一诗,讲述了东汉文人的日常生活。“岁月忽已晚”有多重意味:一是年岁的老去,岁月流逝对个人来说是无可奈何的;二是人生的急迫感、焦虑感,这在《古诗十九首》每篇中都有所表露,这些哀怨、哀伤集中体现在“岁月忽已晚”的感慨之中,是东汉文人生命意识的情结。

  ■ 背后的文人故事

  东汉章帝、和帝以后,社会生活渐趋混乱。至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治理不善,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往往陷于绝境,据《后汉书·孝灵帝纪》载,竟然发生“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的惨剧。不但流民征夫常常死无葬身之地,就连许多游宦的士子和支差的中下层官吏也往往死于行旅之中,而永无回乡之日。

  由此我们知道,为什么《古诗十九首》中“不是游子之歌,就是思妇之词”,诗歌的吟咏,就是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发出的。

  总之,一切皆为茫然,只有“岁月忽已晚”是确切不误的。现实生活的失意令他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所谓“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这就是“人的觉醒”,所谓对人生的执着,不是执着于朝廷、执着于儒学、执着于礼教等外在之物。

  每一个诗人心中都装着一个理想的虚构世界,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在诗作里,诗人往往通过想象、预测、期许,表达自己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个希望应该与人类的共同愿景相契合。

  《古诗十九首》所描摹的文人,是遭受苦难、遇到挫折、陷入人生困境的一方。他们期望解脱、努力挣脱,或者寻求减轻痛苦、增加人生希望的办法,却迎来一个又一个失望、一个又一个挫折。他们不是与社会苦难、人生困境斗争的胜利者。他们忍受离别,游学游宦,走进城市,参加宴会,但他们成功了吗?诗中没有给出答案。他们依恋亲人,思念家乡,采花送花,鸿雁传书,但也只能与亲人梦中相会而已,诗中始终没有描述他们返归家乡、夫妇团聚情景。他们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吟咏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是饮美酒、服药物、向往神仙还是坚持努力,对此,他们感到茫然。他们寻找知音,但结果是“昔我同门友”“弃我如遗迹”。

  没有比“思君令人老”更刻骨铭心的思念,没有比“涉江采芙蓉”更浪漫的姿态,也没有比“努力加餐饭”更鼓舞人心的激励。作者用细腻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东汉文人的远游、求学入仕、交游等方面的生活状况,呈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爱人背叛的愤懑……东汉文人的故事,生动而富有趣味。作者在解读古诗的同时,剖析背后隐藏的东汉社会的诸多方面,道出东汉文人强烈的生命意识觉醒,揭示东汉时期复杂多变的世态与人情。

  在 · 线 · 阅 · 读

  叠字的魅力与作用

  “啰嗦”“碎碎念”之类的话语,大家应该都不会喜欢。然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在古诗中,叠字的运用是很常见的,它们有着强化叙写、强化抒情的作用。《迢迢牵牛星》就运用了六组叠字,通过这些叠字,诗人抒发了恋人相隔相离的痛苦之情。“啰嗦”的叠字,在古诗里有它们独特的魅力与作用。——编者按

  《青青河畔草》篇描摹“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六组叠字的使用。《迢迢牵牛星》也是使用六组叠字。开头四组叠字,其中三组用于织女。难道描摹女性,以叠字的使用为宜?诗末又有两组叠字,一为描摹景物,另一为描摹人物神态。为什么要用叠字?叠字就是重复着说、反复地说,就是为了强化叙写,强化抒情。

  诗作先以“迢迢”叙写牵牛星,“迢迢”的意思即遥远,是从我们读者遥望星空的角度说的,但也自然就设下伏笔,怎么个“迢迢”呢?再以“皎皎”叙写“河汉女”,“河汉女”即织女星,“皎皎”的意思即明亮,这里也设下伏笔,为什么要说“皎皎”呢?前辈解析诗作说,“迢迢”“皎皎”是互文,牵牛星与织女星,相隔“迢迢”、相望“皎皎”。

  “纤纤”以下四句,专写织女。“纤纤擢素手”之“擢”为动态,是要突出下文的“札札弄机杼”,“擢素手”是要去“弄机杼”的,因此,与《青青河畔草》篇荡子妇的“纤纤出素手”不同,其“出素手”只是“皎皎当窗牖”所显示出来的。“札札弄机杼”,以声音表现织女的行动,可谓奇思妙想,虽然“皎皎”,但是如此“迢迢”,如何听得出“札札”呢?通过视觉“皎皎”的逼真、清晰,让人也仿佛有听觉“札札”的逼真、清晰。尽管看得到“素手”之“纤纤”,甚至听得到清晰的“札札弄机杼”之声,却是“终日不成章”,哪里织出布帛来,只是“泣涕零如雨”而已。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二句,似是回答“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织女与牛郎只是隔着清清浅浅的银河,相离又有几多距离?但就是不能相聚在一起,由此可知前述的“迢迢”,说的不是路程,而是有所阻隔。“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文选》五臣注曰:“盈盈,端丽貌。”脉脉,含情脉脉的样子,“盈盈”“脉脉”说的都是“河汉女”。一般来说,“盈盈”是形容“一水间”,但如此写来,就显得与“河汉清且浅”重复,再从《青青河畔草》篇“盈盈楼上女”来看,“盈盈”为描摹“河汉女”无疑。“不得语”,呼应前面的“迢迢”,有所阻隔而不得通话,那就更不要说相聚了。于是我们知道,身体活动“札札弄机杼”而“终日不成章”,是要抒发相隔相离的痛苦。诗作至此,戛然而止,不作任何说明,一切都在“不得语”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