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娘的社区体检报告单提示谷丙转氨酶为128U/L(正常值为0-40U/L),r-谷氨酰胺转肽酶90U/L(正常值为0-60U/L)。她来到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科就诊,肝内科钱宝鑫医生告诉她这是发生了肝损伤。钱宝鑫询问了病史,吴大娘抽血、做CT,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常见肝病。当问及近期是否服用过药品或者保健品时,吴大娘说自己最近“上火”,喝了一段时间的蒲公英水“清肝排毒”。
蒲公英引起了钱宝鑫的关注,他建议吴大娘做肝穿刺活检以明确是否是药物性肝损伤,活检后病理最终明确诊断:药物性肝损伤。在医生的指导下,吴大娘停了蒲公英水养生,按照药物性肝损伤进行保肝治疗后肝酶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钱宝鑫表示,药物性肝损害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分为固有型、特异质型、间接损伤型三类。常规认知中的药物性肝损害一般指固有型,也就是既往研究显示在人群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比例相对较高,同时有明确的肝损成分并揭示了机制的一大类药物,在药品说明中会提示。而特异质型可以理解为“乙之蜜糖,甲之砒霜”。吴大娘的情况通俗讲就是“可能身边1000个人喝蒲公英水都有保健作用,但蒲公英水在她身上就引发了药物性肝损害”。特异质型具有不可预测性,而且一旦发现不及时,肝损害转为重症,救治难度常常高于固有型。
钱宝鑫建议市民不要“自诊自调”,擅自服用有“去火”或“保健”作用的中草药。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中药汤剂及饮片。此外,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在服用某一种药物之初的头两个月,建议每月监测一次肝肾功能,尤其是说明书中提到其药物性肝损害比较常见的西药或中草药品类。 通讯员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