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趣话姓氏(图)
陈世旭 题图 张宇尘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一个老传统。

  很多年前,父亲告我家族渊源在河南颍水,并嘱长大后有机会或可一行。十年前我还真得到一次机会。

  宛丘,今淮阳县,古称陈、陈州。原始的宛丘古城,在淮阳城东南的平粮台下面,1979年被考古发掘,科学测定距今至少在四千一百至四千三百年。“……高二丈,大一顷,有四门,林木郁然。在城东八里。”(《淮阳县志》)为当年的陈国国都。那些陶片和筒瓦、板瓦及古城墙分土层,不容置疑地证明着陈城始筑于春秋之前。

  相对于此间的一片碎陶,国人引以为傲的秦砖汉瓦太年轻了。

  穿过郁然的林木,我在平粮台遗址盘桓绕行,想象着陈国都城当年的繁荣,以及陈氏宗族跌宕的命运。所谓“陈姓遍天下,淮阳是老家”。这就是天下陈姓的发祥之地了。

  从史料知道,“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南宋郑樵《通志》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最早,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到了周代,姓和氏才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走向融合;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而且平民也开始有姓。

  头一个混言姓氏的人是司马迁,他在《史记》中为后人记述了从上古至秦汉姓氏合一的演变过程,对先秦人物,书中清楚写着其何姓何氏,而对战国末期后的人物,则姓氏混称。比如秦始皇“姓赵氏”,汉高祖“姓刘氏”。

  百家姓并不止百个。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从先秦时的不过数十个古姓,到2010年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的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绝大多数汉字姓氏的数量,已达23813个。其中有单字姓、复姓和双字姓,以及三字到十三字姓,而最长的是十七字姓,是个彝族姓,不过目前已知的就这一个。

  姓氏的来源至少有九种:动物、封国封地、官职、职业、出生地和居住地、先人的字或名、祖先爵位或谥号、次第、部落等。然而,又不尽然,天体气象、地形地貌地名、人体器官、植物花卉、亲属称谓、文教器具、军队编制、时空方位、天干地支、数字符号、色彩、朝代,甚至柴米油盐酱醋茶、赤橙黄绿青蓝紫、东西南北还是姓,皆有史可循,有人可证。例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也有搞错了的,比如“姜太公”就是。他本叫吕尚,“吕”是他的氏,是他原先所处的封国名,也可以称他“师尚父”或“太师望”,这表示的是他的职位。

  而敝姓陈,就是以国为姓。

  “陈”,金文作“敶”。诸侯国。国君姓“妫”。为上古原始姓氏之一,得姓始祖舜。作为舜裔的嫡脉,妫满受封于陈地,建立起以宛丘为都城的陈国。以国为氏,称陈氏。从此奉为正朔,延续虞舜的一脉香火。陈国辖黄河以南,颍水中游,河南开封以东至安徽亳县淮水以北。

  陈国曾经兴旺过。王后是文化领袖,“妇人(太姬)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汉书·地理志》)国民传其遗风,遂成习俗,陈国由是巫风炽盛而四季巫舞不断,“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而“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汉书·地理志》)“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地官·媒氏》)

  上古的祭祀日常常是狂欢日。腊日祈祷丰收,上巳祈求繁衍,“谷旦”祭祀生殖神。“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神祇高禖主的是婚姻和生殖。“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宋·罗泌《路史·后纪二》)

  所有这些,皆直接反映在文学上。《诗经》中收入《陈风》十首,多半与爱与性有关,显著区别于其他风诗。《陈风》的时代虽非远古,但承续着“太姬歌舞遗风”。(《汉书·地理志》)

  如果说春秋是历史的代指,那么上古陈国是比春秋更远的春秋。那是这个族群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是一个情爱燃烧,却又像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样自然的岁月。没有严峻的律法,没有严格的教化,没有严厉的道德家;没有圣人批评“郑风淫”,没有理学家编织伦常密网笼罩社会伦理,没有去势者嫉恨的窥视和恶毒的诅咒;没有人滑稽搞笑说《衡门》是“隐者表述安贫乐道之词”,(姚际恒《诗经通论》)没有人义正词严说《东门之池》是“疾其君之淫昏,而思贤女子以配君子也”,(《毛诗序》)没有人别出心裁说“《泽陂》……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忧思感伤焉”,(《毛诗序》)或忧忠臣孤立之作(刘沅《诗经恒解》),没有人匪夷所思说《月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毛诗序》)

  上古陈国的人们是那么热爱生命,意识自由而纯朴,只遵循着季节的演变和血性的冲动,纵情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出》)

  中国咏月的诗篇汗牛充栋,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是谁第一个把它从遥远的天边拉到了眼前,贴近了心灵?

  是写这《月出》的诗人。

  《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视角、形式、语言千变万化,但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未变。

  最早写出这意境与情调的,也是《月出》。

  思念从皎月初升开始。月下怀人总是那么旷远。想象中的美人,倩影婀娜,近在咫尺,又离得极远,时而分明,时而迷茫,端的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啊。静谧的永夜,月下“佼人”独徘徊,一任夜风拂面,晨露沾衣,直让人“劳心”“悄兮”“慅兮”“惨兮”,愁肠纷乱如麻,怅恨柔婉缠绵。

  滥觞于《月出》,后人对月怀人的迷离和伤感之作源源不绝:宋玉的“皎若明月舒其光”,(《神女赋》)李白的“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送祝八》)杜甫的“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常建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居》)王昌龄的“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送冯六元二》)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所有这些望月怀人的诗赋名篇,一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泽陂》)

  这是怎样一个池塘啊,蒲丝茂密,荷叶田田,幽兰吐蕊,莲花含苞。堤岸上那是怎样一个男人啊,高大,挺拔,令人向往而心惊!水泽边的女子,生命像蓬蓬勃勃的花草,波光潋滟的池水,荡漾着旺盛的呼唤。在陈国女子那里,爱是绝对的感性。男子的强壮与威风,就是最大的魅力。奈何不了思念辗转难眠,情迷神伤泪如雨下湿了枕头。

  一首女子思恋男子的歌,诗意如此敞亮显赫,字面如此直接露骨,率性坦诚,不劳曲求。陈国民间的爱情,自由而热烈,发之为诗歌,皆真挚而动人。

  所有这些,比之后来极力要树立比神圣更神圣、比礼教更礼教、比道学更道学的庄严道德形象的“陈门家风”,不知少了多少庸碌、多少世故、多少俗气、多少僵硬和酸腐。

  也许就因此,我对以姓氏归类族群颇不以为然。某年某省陈氏乡人为陈姓辟园林、建大殿、立丰碑,广为发帖,动员陈姓人氏捐款,我恭敬避之。姑且不究这类活动的合法性,仅仅是其奉行的宗族意识与现代意识的距离,就让我难以接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