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是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折射作风的一面镜子。
据《半月谈》报道,部分身处基层、主要职责之一即为调研的科室,却没空搞调研。比如,科室虽叫调研科,但干的不是调研工作,主要是写讲话稿、起草文件等,很难迈出门;有人吐槽平均一周写3篇四五千字的稿子,“三四个月能下乡一次就不错了”。
第一手材料要从调研中来,然而,不经调研写的材料从哪来?有的是层层要,我跟你要,你跟他要,与一手材料相去甚远;有的是开座谈会、网上搜索,把别人的材料变成自己的材料。深度不够,就在文字上打主意──绞尽脑汁用新词、造新句,引经据典、对仗排比,浓墨重彩谈成绩、轻描淡写说不足。这些“好看”的材料其实空洞无物,对推进工作有百害而无一利。
更何况,基层干部身在基层,却不掌握基层情况,何谈干好基层工作?基层工作既要向上汇报,更要对群众负责,说到底,要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深入群众、听取群众心声,就谈不上服务,群众更不会买账。脱离了“基层”的基层干部,要么干工作无从下手,要么干不到点上,时间久了,结果只有一个,脱离实际、失去群众信任。
脱离基层、脱离实际的问题,实质是作风问题。写材料的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甚至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搞不搞调研不重要,只要把材料写好就行”,从侧面折射出一个深层次问题,那就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调查研究重视不够,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上面”不重视,“下面”也就没有动力,缺乏热情。“领头雁”带头搞调研、察实情,才能带动“雁阵”深入群众、心入群众。
作风实起来,脚步沉下去,到现场抓更多“活鱼”,方能干出更多让群众满意的实绩。做好基层工作如此,做好其他工作也是一样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