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十项行动见行见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走进乡村看发展~~~武清区南蔡村镇积蓄“一河一路多节点”发展势能
乡村速递~~~
乡村速递~~~
乡村速递~~~
~~~
乡村人物~~~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项行动见行见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走进乡村看发展
打好“运河牌” 谱写“协奏曲”(图)
武清区南蔡村镇积蓄“一河一路多节点”发展势能
本报记者 刘雅丽 通讯员 叶恒旺
丁家瞿阝村开展玉米收割作业。
丁家瞿阝村石磨面粉厂内,工作人员正在打包发货。
在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工作人员正在栽植红颜草莓。
游客在一芳田童趣农庄露营。 照片(均为资料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盈盈一水连南北,悠悠流淌贯古今。金秋时节,叠翠流金,蜿蜒曲折的大运河两岸进入了收获的季节。

  今年以来,武清区深入落实我市“十项行动”,系统谋划提出了“3+1+1”工作思路,其中的“3”即打造京津产业新城、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以高端时尚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三大系统工程。致力于推动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因运河而生、随运河而兴,运河岸边的武清区南蔡村镇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该镇将北运河、武香路沿线20个村庄串珠成链,布局以丁家瞿阝村为核心节点,以粜粮务村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砖厂村一芳田童趣农庄为重要节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着力打造“全区运河第一组团”。目前,“一河一路多节点”空间发展布局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具规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河滩地种上“致富果”

  走出都市型农业新路

  干净整洁的村庄里,新修的柏油路乌黑油亮。村里的石磨面粉厂机器声响,员工们装货发货正忙……这里是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

  丁家瞿阝村位于南蔡村镇东南部,京杭大运河从村西缓缓流过。十年前这个运河畔的村庄因一度缺乏特色产业支撑,找不到致富的门路,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大田作物为生,但村里以前基础设施条件差,田地难以有效灌溉、排水,大伙儿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

  10年后的今天,丁家瞿阝村逐渐形成220亩100多栋面向都市人群的果蔬大棚、种起了黑小麦、建起了石磨面粉厂,从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穷村子,变为远近闻名的带头致富村,乡村振兴的画卷加速铺展。

  守着大运河,丁家瞿阝村河滩地多,土壤肥沃,利用这一特点,村里将百亩普通麦地统一流转后改种富硒黑小麦,并引入水肥智能一体化灌溉系统,无需人工看守,手机操控水肥浇灌。灌溉均匀、省人力,黑小麦长势良好。同时,村里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链条。距离黑小麦地不远,是一座现代化的石磨面粉厂,麦收直接进厂,经传统工艺加工成的多样面粉产品,通过线上直播带货等多种销售渠道卖向京津冀,乃至全国。

  村庄的金色名片不只是黑小麦。“玉阑秋色知谁主,隔阑一架葡萄雨”。不久前,村里迎来了大棚葡萄的采摘季。馥郁的果香和丰收的喜悦,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卷。

  农户吴及山和家人对记者说,葡萄卖完了,就一起张罗盖新房!

  村民吴利军在自家棚里忙活着,“今年收成怎么样?”面对提问,吴利军脸上露出了笑容:“7个大棚8亩地,预计总收入能有10万多元。”这名种植能手也是个销售“多面手”,吴利军通过线下引流、线上直播拓展销售渠道,葡萄卖得好,种植劲头足。

  10年时间,丁家瞿阝村实现华丽转身,从单一耕种到多元发展,村集体收入达到112万元。民生持续改善,村庄美了、村民富了、村民更有奔头了。站在新起点,丁家瞿阝村进一步统筹配置人才、文化、历史等要素资源,打造红色研学带,实施红色乡村氛围营造、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多个重点项目,并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学院、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进一步激活村庄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都市型农业产业带建设。“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乡亲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丁家瞿阝村的发展为周边村庄“探路”提供了方向。与丁家瞿阝村一路之隔的丰庄村,正在建设以麦稻为主的五谷杂粮综合种植区,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河畔田园尽显科技范儿

  描绘休闲农业新画卷

  南蔡村镇粜粮务村,西临北运河,紧靠主干道武香路,这个自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便是粮米交易之所的村落,如今翻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坐落于粜粮务村的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南蔡村镇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构建“一河一路多节点”乡村振兴空间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节点,也是粜粮务村的一张亮眼名片。园区以京津冀都市圈“1小时果蔬园”为发展定位,助力南蔡村镇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

  不久前,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粜粮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刘天民荣获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称号,媒体在关注这名“十佳农民”事迹时,也将更多目光投向他带领村民创建的天民蔬果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于2009年建立,是刘天民联合155户村民建立而成的。经过十几年发展,合作社已形成了占地2075亩的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1栋500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800亩的二代节能温室、1000亩冷棚,年产各类蔬果15000吨,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

  在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花木葱茏,空气清新,番茄、迷你西瓜、甘蔗、火龙果长势喜人,一派怡人的田园风光。这里是集生产示范、科普教育、实践实训、休闲观光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生产的“小鹊登枝”水果番茄、“不知愁”白草莓等园区明星产品远近闻名,每年都吸引大量京津冀游客前来采摘观光。创新种植模式的“甘蔗套种西瓜”,让甘蔗和西瓜“高矮结合、快慢搭配”,套种区域实现亩均效益超10万元,荣获天津市第三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

  “园区将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作物生产各环节,实时采集温湿度、土壤养分数据,通过水肥药一体化平台,实现灌溉施肥的时间管控和视频监测。”刘天民介绍,近年来,园区积极种植蔬果新品种,推广种植黑马蔗、白雪公主草莓、口感番茄等10多个新品种,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综合应用和集成创新为突破口,引领蔬果产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

  为了做强销售,园区与“京东”“津农宝”“葡先生”等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借助电商平台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新大门,把产品卖到了千家万户。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还通过微信公众号、达人推荐、短视频平台等媒介与客户互动,介绍蔬果种植、采收、果品质量识别等信息,吸引了网友对园区的关注,园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接下来,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还将建立农业培训学校、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出系列农文旅活动。

  “随着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的建设,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刘天民表示,园区与南蔡村镇发展同频共振,正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沿着“园村互促”思路,通过“科技”“品牌”“休闲农业”三大抓手,集聚资源、带动发展,朝着园区兴旺、村庄繁荣、村民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行。

  开设保护运河课程

  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一河一路多节点’空间发展布局中,‘一河’指北运河,‘一路’是武香路,砖厂村就在北运河畔。坐落于砖厂村的一芳田童趣农庄是我镇这一发展布局的又一重要节点。”南蔡村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凤维介绍。

  北运河西岸的砖厂村,是很多人的“诗与远方”。运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将一片土地“包”成一个“元宝”,一芳田童趣农庄择“元宝”而居,服务八方来客。

  金秋时节,农庄里绿意扑面,一排排大棚内蔬菜长势良好……充分保护传承利用好运河这一宝贵遗产,一芳田童趣农庄应时而生。经过几年发展,农庄建成了种植面积346亩的示范基地,形成了“种植+养殖+网络销售+会员采摘”的发展模式、“自然教育+运河课程+科普与农耕基地运营”的实践路径,实现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我们采用‘自然农法’耕种,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根据农作物自然生长规律种植果蔬,这样的种植模式契合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农产品消费需求。”农庄工作人员宋丽娟介绍,农庄积极推动土壤改良、酵素菌肥技术研发、生态农业实践等,并搭建起了自然教育培训营,常年开展科普活动。

  运河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滋养农庄,农庄也反哺运河融入发展血脉,开发了运河专题课程,助力保护传承弘扬运河历史文化。“镇上‘一河一路多节点’空间发展布局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农庄总经理邓晓琳说,农庄深度挖掘运河沿线历史,持续围绕运河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科普教育、运河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了系统运河保护课程体系,向公众尤其是少年儿童开放。同时还承办了首届通武廊北运河乡村文化旅游节,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经,积极向京津冀游客推介运河。

  据介绍,一芳田童趣农庄还通过开展新农学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等带动农庄周边农户致富,农庄为周边女性传授新媒体运营等课程,累计吸纳灵活就业女性超千人。

  “‘一河一路多节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具规模,‘红色研学 金穗小镇’顺利推进。”南蔡村镇宣传委员高伟介绍。目前,丁家瞿阝村红色研学带建设工程即将完工,粜粮务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通过市级验收,一芳田童趣农庄成为全市科普教育基地,7个经济薄弱村帮扶项目有效落实,聂官屯、粜粮务村成功申报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未来,南蔡村镇将继续着力推动“红色研学 金穗小镇”建设,聚焦引进云计算大数据项目、实施涉及5个村的“五好两宜、美丽乡村”工程等着力点,加快建设“一河一路多节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持续擦亮运河名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