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忆翻译大家屠珍奶奶
沽上丛话
都市里的鸟语花香(十一)~~~
~~~
小楼春秋【52】~~~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奈斯人已逝 唯有译著传世(图)
──忆翻译大家屠珍奶奶
郝蕴慈

  屠珍奶奶走了整整一年了……

  近日,在一种近乎无所适从的烦乱心绪中,我在自己的斗室中特别辟出东南一隅,设立了一个所谓的“梅珍书架”,专门存放屠珍奶奶赠我的她和绍武爷爷各自独译或联手合译的种种西方文学作品,如阿瑟·米勒的《萨拉姆的女巫》、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普宁》和《微暗的火》、尤金·奥尼尔的《月照不幸人》和《庄严的大厦》、王尔德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尤奈斯库的《阿麦迪》、林·海尔—萨金特的《重返呼啸山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格雷厄姆·格林的《炸弹宴会》、达希尔·哈米特的《瘦子》以及尽人皆知的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

  奶奶曾说,“资深翻译家”桂冠的背后,是她和爷爷长时间地苦心孤诣、一贯的苦中作乐、一生的同甘共苦,故而其斗室也便被戏称为“三苦斋”。可以说,翻译就是她的生活,翻译就是她的生趣,翻译就是她的生命。每次于书房依偎在她的身旁,奶奶总要从边上的书橱中抽出一本我痴迷的、她和爷爷合译的侦探小说,或译文,或原文,或朗朗读上两段法文英文,或喃喃说上几处译笔憾事,并每每加上一句“此中甘苦我自知”的慨叹,甚至有几次竟为之潸然……

  当此之时,她总要吟诵一段白居易的“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来以眼疾掩饰自己的“哀人易感伤”。是啊,奶奶当时已身患癌症,并说自己与爷爷有如同气连枝、实乃同病相怜(爷爷也是因癌症去世)。这里,她曾给我透露过一则秘事:1942年,隐居香港的梅兰芳察觉日本人盯上了自己,便欲逃离香港,他先是把五子梅葆珍送往贵阳清华中学读书,但怕路上被日本人查出是梅兰芳之子,便说要给孩子改名,好友冯耿光建议用小名“小五”的谐音“绍武”,梅兰芳当即同意,以后爷爷自己也觉得“绍武”比“葆珍”来得铿锵,于是就沿用终生。说到此处,奶奶神秘而郑重地提示:别急,重点在下面,平时,只要在家中,她往往故意称爷爷为“葆珍”,并提醒爷爷别忘了其一生的终极使命──“守护屠珍”,还说这是天意。确实如此,奶奶和爷爷的婚姻是人世间少有的天作之合。

  其实,奶奶和爷爷并非像通常所说的那样相识相恋于燕园。首先,奶奶前脚进燕大,爷爷后脚就出燕大,奶奶旋即又入北大。常人以奶奶和爷爷为燕京大学公认的才子佳人而推演臆测之传言几近不经。实际上,奶奶和爷爷初结情缘是在津门。通行的史料讲,奶奶的籍贯为北京,其实,奶奶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用著名散文家谢大光先生的话说,她是地地道道的“天津卫姑奶奶”,而爷爷毕业后也是先在天津参加的工作。当年,燕京大学在天津举办了一次校友聚会,正好奶奶和爷爷都去参加,这才演绎出一段花前月下的“天仙配”。

  有情人,天不负。1954年,奶奶和爷爷终成秦晋之好。当时,梅家所住的北京西城区护国寺甲1号甚是逼仄,加之老幺葆玖也已长大成人,于是梅兰芳先生又在偏院加盖了四间东房,一间给老九住,剩下三间则是屠珍奶奶和绍武爷爷小两口的新房。屠珍奶奶嫁入梅家,公公煊赫的光环和梅家非同寻常的家境并未叫奶奶感到多么震撼,反倒是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小秘密让她大为震惊、深受触动:1955年清明时节,文化部举办“梅兰芳舞台生涯五十年”纪念活动,激动得一夜无眠的奶奶寅时即起,乘月色信步踱至中庭,庭下似积水空明,忽睹倒影一抹,多姿婀娜,有似惊鸿照影,原来竟是公公在独自练功。真可谓,何处无梨园名角?何角无十年苦功?由是,奶奶幡然顿了:自非笃勤,不能开悟;自非至精,不能入境。这就是梅兰芳先生对儿媳一生的无言开示。

  这也是为何奶奶将一幅欧楷立轴悬于书房并朝夕揣摩的缘故。轴上文字云:“步履荆棘赶斗牛,迎来旭日照神州。生平不做春风梦,愿吹军号到金秋。”此轴为革命老人齐心繁体字手书并惠赠奶奶,整幅字布白匀整、字距疏朗,每个字结体修长、瘦劲而婉,完美体现出欧楷的法方笔圆、骨秀神清,气象潇然的一派神韵跃然纸上。至其内容,一言以蔽之,可谓“牵牛花赞”。我们知道,牵牛花雅称“朝颜花”,俗名“勤娘子”,一年春夏秋三季,素有“名在星河上,花开晓露间”之誉的牵牛花,甫及平旦,即次第开放,柔蔓青青,缭绕修篁,染翠成花。早年,梅兰芳先生为克服自己的怠惰,满院栽植了牵牛花,并每日与花打赌,看谁次日起得更早,且每每是梅先生力压牵牛。此事后来惊动了京城另一位名人,那便是白石老人。据《齐白石回忆录》:“民国九年(1920年),我五十八岁。那时他(梅兰芳)住在前门外北芦草园,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他家里种了不少的花木,光是牵牛花就有百来种样式,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真是见所未见,从此我也画上了此花。”

  此种种,哀思潮涌,痛彻心扉,奶奶生前给我的教诲总是这样不着痕迹、润物无声。己亥暮秋,赴异国之际,奶奶还谆嘱我集中搜集梅兰芳昆曲艺术的相关资料,并尽早拟一个写作大纲待她回国。壬寅孟秋,和奶奶视频通话,她嘴唇哆嗦着再四叨念:“神州日远,乡心迢递……”然而,世事不更的我对此竟未措意。如今,自己只能在凄怆不堪、追伤无已中一遍遍回忆和奶奶在一起的种种过往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