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山花悦目,鸟鸣润心”,此言非虚。整个春夏,每天清晨醒来,有鸟鸣相伴,有时竟感觉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灵醒了。
人类一向以万物之灵自居。不过,人在本真的自身感受方面,大多时候,却比鸟儿差了许多灵性。
人鸟并不会心灵相通。倾心以听,鸟儿那悦耳的鸣叫,其实只是为了鸟儿自己而已,愉悦了人或烦恼了人,都只是顺带的结果。
出于天性,鸟儿会依照自己的生物钟,很准时地鸣叫。最集中的时候,大约总在清晨五点左右,每当这时候醒来,我确信自己是被鸟儿的鸣叫声唤醒的。叽叽喳喳……仿若仅隔一窗,咫尺之外,鸟儿们在可劲地聊天、放歌,声音弥漫了所有空间,而我竟自然地把这当成了一种愉悦。
唤我梦醒的是什么鸟儿?交响之音,一时让人弄不清,也从没有去细究,反正这欢快精灵的家园,就在附近,掩饰不住的快乐,已从叫声中传递给我。果然,出了门,生机盎然的林梢尖,瓦蓝的天上有一片来去从容的白云。
数年前在广州。梅雨时节,一夜的雨淅淅沥沥。清晨,天微启,窗外犹自雾气蒙蒙,便听闻了脆亮的鸟鸣声,竟不带半点洇湿。睡眼蒙眬间想起窗外有一棵高大的芭蕉树,硕大的叶片摇曳在微风中,想必那里一定有小鸟儿的窝巢。
鸟儿的鸣叫声高高低低,婉转清脆,明显听出来是一群鸟。两三只一同鸣叫的,似乎在寒暄,更多只一同鸣叫的,也许在辩论。间或从远处传来一种低沉悠长的鸟鸣,似是老者在言简意赅地说着语重心长的话语。
打我记事起,甚或成年后走遍大江南北,听得最多的,是清脆短促的麻雀的鸣叫。若静了心,似乎能够听出,一大早的,这是精力旺盛的麻雀在例行地向早起的人们打着招呼:“早上好!”
果然,开窗便在叶片间隐隐约约看见了麻雀的身影。似乎这些小精灵从无烦恼,或在闲适地整理着羽毛,或一边发出美妙的颤音一边在枝丫间飞来跳去,时而拉开距离,时而耳鬓厮磨,有时甚而相互争斗,适时发出几声尖锐的不和谐之音。
远处人声车鸣声渐大,沉睡了一夜的城市再次苏醒,生机勃勃的一天又开始了。有鸟鸣的生活,充满着律动和生机,一切都充满了美好。
记忆中除了闹钟和人,便是鸟鸣唤人醒。在被鸟儿唤醒的清晨里,这纯天然的轻唤,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喜欢。
来到一座新的城市,听到一种迥异的鸟鸣,听起来是那么的清新悦耳,便仿佛与这座城市有了一段奇遇。
仲春时节,深圳繁花盛开。虽十日未见响晴,但雨的间隙,气温还是很高的,似乎春天与夏天一块儿来了。
几天来的闻鸟鸣而醒,终于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种鸟儿身上。这种鸟儿的声音并没有“鸟语花香”中的温润,听起来有点凄厉,发出的是“喔哦”的声音,而且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急,一旦开始叫,就会达到一个高潮点,才会戛然而止。但是不久后,又开始不倦地鸣叫起来,听起来像是催命符似的。问过一位当地老人,因不明白我所表达的意思,只是礼貌性地对我点了点头。查了资料,这是噪鹃,又被称为“冤魂鸟”,冷不丁地听到它的叫声,许多人会感到莫名的害怕。
更关键的是,鸟之美,不可或缺地有人的想象成分。对于人们厌烦的鸟,又何尝不是如此?绝大多数时候,噪鹃属于“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鸟儿,这也增加了人们对这种声音的恐惧。我并不感到害怕,却感到了一种意趣。
回山东老家,表哥告诉我他能够辨识鸟音。在一片桃林里,众多的鸟儿齐唱,他却不慌不急地告诉我,最响亮的叫声是什么鸟发出的,那奇异的一声,是公鸟还是母鸟发出的。甚至是高歌还是低语,是逞强还是示弱,是激昂还是低沉,是感恩还是叱骂,都一一道来。起初我很惊奇,过后我就释然了。若喜欢就会去观察,久而久之,也就能够如此了。
其实,大多数鸟儿从不改口音,千百年前怎样鸣叫,而今还是怎样鸣叫。前人听到的那种叫声,现在的人也是这样听着的。
在我而今工作的独山子,我所居住的楼前楼后都有绿地,绿地及沿路生长着好些树木。所谓好水好树养百鸟,让我有了与麻雀、白鹡鸰、乌鸫、斑鸠亲近的机会,有些鸟儿虽然也亲近,但并不认识,像之前的太平鸟一样。与鸟儿相伴时,一度会有穿越回了儿时的感觉,带着许多意趣的回忆,能让人重拾一段流逝的光阴。
我对鸟儿心怀朴素的喜爱之情,始于童年。可那时晨起的鸣声唤醒,不是鸟儿,而是公鸡的啼叫。一家有了一只公鸡鸣叫,片刻间,各家各户的鸡鸣声便开始此起彼伏,比起小鸟的鸣叫,鸡鸣声更高亢有力且长久刺耳,听上去缺少些美感。
或许是心情不同,对于大多数贪睡的少年而言,听见鸡叫,意味着要起床去上学,不免心生烦恼。唯愿哪天公鸡不打鸣了,或者叫得迟了,让自己可以多些酣睡。而假期在父亲工作的乌尔禾,则是我难得的一段休闲时光,叽叽喳喳的鸟鸣透着一种轻松和惬意,在鸟鸣中被唤醒,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鸣叫的声音之外,旧时人们也常常以貌取鸟,臆定吉凶。民间就有了“喜鹊叫,好事到”,或者“燕子筑窝,自是旺处”的说法。
黑不溜秋的乌鸦可谓典型,这鸟儿叫声难听,人们便认为其“不是好的鸟”,为此皆避而远之,唯恐一遇而沾晦气。一旦谁被讥之为了“乌鸦嘴”,那么刚才他一定是说了什么不吉利的话。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这是王维诗句里的百舌鸟。同样也是一身黑的乌鸫,虽不广为人爱,却身怀绝技,能模仿百鸟的叫声。
十多年前,还在戈壁油城克拉玛依旧居时的一个雨晨,我在鸟鸣中醒来,感觉不同以往,时间提早了很多不说,鸟儿竞相引吭,叫声抑抑扬扬,圆润清亮,千转百回,日常的拟声词在此刻简直难以言说。渐渐鸣声压过了雨声,有一只乌鸫,似乎就在我家窗台上鸣叫,撩起窗帘,果见距窗尺许,这只乌鸫的翅膀微张,正纵情地向着楼前的小树林欢唱。我猜想,它一定在共鸣着什么。
后来的时日里,偶见这只鸟儿成对了。不久这成对的鸟儿又带出了两只雏鸟儿,直至小鸟儿翅膀长硬,才一起飞走了。自此别离,让我多了几分失落。但它们曾用清亮的歌喉,唤来春光,唤醒草木,然后恋爱、繁衍,赋予了整个春夏更多的意义。
四年前初来独山子,平日里虽然见得最多的是蹦跳着的麻雀,但在这个清晨,出门后,天上飘着白云几朵,清丽的微风拨弄着树梢轻摇,几步之遥,我见到了一只慢条斯理踱着方步的斑鸠。这鸟儿不似乌鸫那般见了人便匆忙飞逸,此时正颈项应和着脚步,在才修剪过的草地上来回颠动,像极了鲁迅笔下着了长衫的孔乙己。
常挂在嘴边的黄鹂,其实见得并不多,多是只闻其鸣不见其影。
相比于今人,古人与鸟儿的关系更为密切。自“鸧鹒喈喈,采蘩祁祁”之句出现于《诗经》后,在古诗词中出镜率最高的鸟儿,那便数黄鹂了。
在唐代,杜甫和王维所写诗句,都曾把黄鹂与白鹭对举,视觉与意向中的雪白和金黄,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简直令人心帜摇动,轻吟诗句,还能享受到唯美相谐的声律,与西方的诗相比,真是一绝。
而所有描写“百啭无人能解”的黄鹂的诗句,流传最广、况味最浓的,也出在唐代,便是那句“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闺阁少妇生的无名之火,为何要无端发在黄鹂的身上呢?还用问吗?这一定是一种迁怒,人的这种行为,简直毫无道理。
可爱的欧阳修写出了“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这样可爱的句子,这令我好生喜欢。
不知是否经常被无端迁怒,我所经见的黄鹂个个天生胆小,喜藏于叶底下鸣叫。前几日,爱鸟的摄影者,用手机拍到了多幅黄鹂在林子里自在啼叫的清晰照片,发至群里,引来围观。大家知道,这是很难的。我有这样的体会,有回早起,走过林带,“一掠颜色飞上了树”“──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这是徐志摩诗化了的黄鹂的飞舞,不同寻常的惊艳抢眼的一幕,已多年未见。
春夏里,我已习惯每天从鸟鸣中醒来,这动人的鸟语,我总要倾听、回味许久,然后才精神地起床。
昨晚散步,在街边小花园的一棵榆树枝杈上,见一人工安置的鸟巢,正面绝似一戴了斗笠的农夫的笑脸。这时应该不会有鸟,但我明日清晨听到的鸟鸣声,也许就有这一鸟巢里飞出的鸟儿清脆的和鸣。
鸟的鸣叫声可以让人心静。有一天,在办公,内心莫名烦躁,偶尔翻动电脑网页,有鸟叫音效,选了一个鸟鸣大全,第一种是画眉的叫声,共100种悦耳的鸟叫声,静听百鸟争鸣声声脆,不觉内心澄净,果然动听的声音在自然!
有鸟儿相伴着,梦中醒来就能倾听天籁,平凡的日子也顿显生机、富有情趣,心情还会有何不畅? 题图摄影: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