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热点追踪
制作团队讲述纪录片《静水安澜》背后的故事~~~
非遗薪传~~~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薪传
陈毅谦 以彩塑艺术衔接文明与生活(图)
本报记者 郭晓莹

  天津“泥人张”彩塑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毅谦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91年至今任职于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陈毅谦早年从学于“泥人张”传承中的著名艺术家,曾系统地研习过山西双林寺和山东灵岩寺等古代的优秀彩塑作品。近年来,又对云冈、龙门、敦煌和大足等不同时期的历代彩塑精品以及商周秦汉的彩绘青铜器,做过认真之研究与虚心之学习。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传统泥彩塑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中西姊妹艺术之精华,兼收并蓄发展成为金属彩塑。这是汲取西方雕塑技法和色彩知识,并采用金银铜等硬质材料作为塑像主体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彩绘上,除了沿用中国工笔画和水墨画技法外,更引进了漆器和青铜器彩绘的相关技法。

  彩塑就像一根绚丽的丝线

  将许多古老的文明连接在一起

  记者: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特点是什么?“泥人张”的传统制作技艺在传承中是如何创新发展的?

  陈毅谦: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个形成了近200年的美术流派,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雕塑大家庭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最朴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中国普通大众所能与之交流对话的生动形象。它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达到了形神兼备,用色敷彩匠心独特,是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彩塑是“彩色雕塑”的简称 ,这门艺术与现在较为主流的“单色雕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关系,在东西方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其发源都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史前文明。曾经贯穿着古今人类多个文明体系的传承,就像一根绚丽的丝线,将许多古老的文明连接在一起。长江黄河流域、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各个时期和地区的古老文明,曾经以彩塑艺术为媒介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现代主流艺术界的认知中,未经烧制的“泥人”仅仅是雕塑过程中的“泥稿”,而非最终完成的作品。雕塑作品的材质,往往是采用金属、陶瓷、木石等易于保存的硬质材料。正如徐悲鸿先生早年的建议(改变材质、扩大体积),在“泥人张”彩塑的复兴过程中,出现了两次重大变革,即陶质彩塑和硬质金属彩塑的出现,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泥彩塑。他们融合借鉴了多种姊妹艺术的精华,选用了陶瓷和金属等材料,采用现代工艺手段,兼收并蓄且有了新的突破,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从业者纷纷改变了原有的材质,而用“陶瓷和金属”取代了传统的“泥人”,也就是说“泥人张”不再仅是做“泥人”的了。杨志忠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彩塑艺术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艺术传承,也代表了这个传承中当代的最高水平。

  我师从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忠先生,在创作中汲取了“泥人张”彩塑案头清供之精华,对于古人技法不断研习提纯,追求取法宋元,力图接近抟泥成像塑绘一体之本质,这使得创作的作品更为细腻传神、雍容华贵。近年来,本着“与时代同脉搏、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创作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如《弘一法师像》《张伯礼像》等作品是奉献人民、讴歌时代、引领风尚的精品力作。

  彩塑工作室艺术家们的成功,也绝不可能是横空出世的偶然现象,他们除了延续古代传统彩塑的风格和技法之外,其创造发展更与中华文脉和外来文明的营养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继承古人的优秀传统,而服务于当代,是以彩塑艺术为媒介与古圣先贤的隔空对话。

  记者:“泥人张”在非遗传承中是否遇到困难或问题?如果有,最大的困难或问题是什么?

  陈毅谦:在中国艺术史上,“书画同源”曾经被人们津津乐道,然“塑绘一体”却几乎无人问津。而实际上“塑绘”的历史当远远悠久于“书画”,我国的象形文字无疑源于雕刻与绘画。塑绘与书画,虽然是同宗同源,但是二者命运大不相同,渐行渐远。书画艺术逐步成为文人士大夫主流文化的代表 。

  传统彩塑(塑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其传承依赖着匠人的经验累积和口传心授,虽然后来又通过丝绸之路等交流,汲取了古印度等外来文明的营养,却从来就缺乏文人的参与,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支持,更缺乏史料的记录,再加上现实社会功利主义的干扰,其从业者几乎就没有获得过话语权,更没有过体面的社会地位。历史上的彩塑作品无论有多么精彩,却几乎都被排挤到以文人画为主流的美术史边缘。“泥人张”彩塑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创新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做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也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当务之急。

  “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

  在传承工作中融合衔接

  记者:目前泥人张非遗传承的人才情况如何?年轻人对这项工作是否喜欢?

  陈毅谦: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是专门从事非遗保护、创作、研究、社会公益服务的艺术创作专业单位。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公益一类非遗保护单位,充分体现了天津市政府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扶植,这一举措目前在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中仍具有借鉴和推广作用。天津泥人张工作室被中宣部文明办命名为“中宣部公益广告创作基地”,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普及泥人张彩塑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工作室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激发合作意识,用以老带新的师生模式,增强集体创作氛围,为培养尖子人才和后备人才做好储备,通过组织采风、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参加各项专业展会比赛等方式,为青年人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为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积聚力量。

  记者:“泥人张”在市场上的变化如何?

  陈毅谦:时至今日,“泥人张”彩塑的传承和发展明显出现了两个走向:一是“居庙堂之高”的思路,让彩塑艺术进入大学院校、美术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和收藏家的殿堂,要把这门艺术放在世界美术史上去考量。二是“处江湖之远”的考虑,让彩塑成为批量加工生产的民间泥玩具和旅游纪念品,随顺着市场经济,而停留在流水线制作的层面上。我们当然更看好前者。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艺术衍生品”作为新型文化创意产品的存在,这是源于艺术品原作却又区别于原作且带有艺术家个人符号的一种产品。是对原作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进一步发掘,它具有经济性、大众性、纪念性和传播性,是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新媒介。

  记者:未来“泥人张”的发展目标或计划如何?

  陈毅谦:在全球信息一体化的今天,美术理论界以及具有历史责任感的美术家们,已经在思考如何建立现代雕塑的中国气派,而理清思路必然成为彩塑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包括“泥人张”流派在内的中国传统彩塑是依靠“文脉”之联结而放眼世界的,在追求美感和意境的同时,更是以“载道”之精神,创造出了能表现人类精神世界和生活情感的艺术。其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一个代表,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体现,它在人类文明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今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依然感动和净化着现代人。我们彩塑工作者一直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注重传统技艺的发掘、整理和传承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由静态到动态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承保护机制,正在努力把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彩塑创作研究中心、生产销售中心、传承保护中心、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泥人张彩塑这颗民族艺术的明珠正在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