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热点追踪
制作团队讲述纪录片《静水安澜》背后的故事~~~
非遗薪传~~~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追踪
制作团队讲述纪录片《静水安澜》背后的故事
一条运河一方静海
孕育出坚韧与大爱(图)
本报记者 张洁

  近日,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策划,电视新闻部制作的11集非遗系列节目《静水安澜》在天津卫视频道播出。陈官屯镇的天津冬菜,独流镇的老醋、通背拳,台头镇的传统杂技等,通过饮食、武术、民间艺术、传统体育的角度,忠实记录了这一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折射出京杭大运河静海段运河两岸的历史脉络和丰厚的文化积淀。

  静静的运河流淌了千年时光,它孕育了这片土地丰厚的历史文化,见证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时隔六十年,又一场洪水侵袭静海,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刚毅无畏,朴实无华。他们热爱自己的亲人,热爱自己的文化。他们的坚韧精神将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生生不息。

  ■ 大运河畔的非遗画卷

  长江与黄河之水,通过京杭大运河的串联,与海河水系连在一起。静海境内的运河,全长49公里,贯穿南北,滋养着这方热土。千百年来,人们在运河两岸逐水而居、依水而作。《静水安澜》以静海段大运河为线索,忠实记录了这一地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运河之味》《古镇传武》《登杆少年》《草木新生》四个主题,在纪录片唯美的镜头中重新钩沉出历史的斑斓。

  谈起这次创作,导演刘彬受访时介绍,京杭大运河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静水安澜》从2021年初就开始策划,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栏目组咨询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刘彬说,“静海与河北省接壤,静海的运河两岸,工业化的侵蚀尚不明显,可能是天津市各区中最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这也是当时专家建议拍摄静海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元素,拍摄出来的效果会给人一种广阔天地的感觉。”

  纪录片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等待,刘彬说,“我们像农民一样‘靠天吃饭’,耐心地等待合适的时机和条件。我们希望能够拍摄到最好看、最有说服力的画面。”他们用镜头记录风霜雨雪,有时还要耐心等待雨水滴落、雪花飞舞的时刻,会特意捕捉雨滴打在运河水面、落入玉米田中、压在桃园枯枝上的场景,这种自然的表达所传递出的是一种真实的空间感。刘彬说:“实际上,你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对故乡这片土地的热爱,这些镜头本身就是一种直观的诗意表达,具有直击心灵的力量。”

  对于农村外景的拍摄,早晚时段是最美丽的时刻,摄影师把它们称为“两头光”。因此,摄影师通常选择早晨或者傍晚进行拍摄,因为这时的光线最为理想。刘彬说:“这不同于室内拍摄,我们需要驻扎在当地,早晨5点我们就要出发去田野中拍摄,夏天的傍晚拍河流、稻田、玉米地等景色,直到晚上8点多钟收工。”

  《静水安澜》介绍非遗文化,刘彬说:“在静海选择哪些非遗项目,以及展示一部分非遗项目时又不显得重复,这是一次挑战。前几集主要以饮食文化为主题,介绍了冬菜、独流醋、独留焖鱼、独留酒等,之后介绍了武术和柳编,最后介绍了大六分村登杆。”

  刘彬说:“我们选择以饮食文化作为引子,将前四集的内容安排得丰富、有趣。静海区内的特色饮食不下数十种,我们选择了几种最具天津特色的。无论白菜的栽培或是醋的酿制,都与运河、运河水有着密切关联。饮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大家熟悉的大白菜如何被加工成调味品,醋又是怎样酿造而来,传承下来的工艺今天是否被坚守,都能在片中给予呈现。”

  片中用4集内容介绍了大六分村登杆会。大六分村是一个位于子牙河畔的村庄,他们拥有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六分村登杆,这是大六分村传承两百多年的绝活。七米的竹竿高高竖起,这是来自二百八十年前的圣物、大六分村登杆会成立时最初的那一棵。祖辈们一代又一代攀援其上,手脚摩挲,汗水浸润,形成古铜色的包浆。

  每年正月十五,大六分村都会举办登杆会的展示活动,通常在市里或区里进行演出。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他们已经停办了两年的演出活动。刘彬说:“这种杂技演出属于‘广场艺术’,需要观众的参与和欣赏,我们的拍摄也需要现场的叫好喝彩来烘托气氛,如果没有这样的镜头,这段片子无疑是缺乏高潮的,整个片子就不完整了。”

  到了2022年春节期间遇到了一场大雪,下雪时长杆滑溜,无法表演。幸运的是,雪终于停了,两年来,登杆会的演员们苦无表演的机会,憋了许久的他们也非常渴望能在乡亲们面前一展身手,最终表演如愿举行。刘彬说:“我们的片子也得以顺利拍摄完成,正所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在片子的开头,我们首先展示的就是这一段高潮部分,希望能让观众明白,这一次的公开表演是多么来之不易。”

  ■ 传承中的勇于求变

  独流,一座千年古镇,独流老醋,与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并称为三大名醋。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喜忠在片中介绍:“独流还是个多河交汇的地方,应该说是鱼米之乡,独流醋的衍生,应该跟大运河有很大关系,水质好,把酿醋的工艺就发展到极致了,因为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包括咱们酿造用的这些参数,运河水全部都做到了。”

  在天立老醋制醋车间技术培训小组组长、全国劳动模范陈明友看来,眼看,嘴尝,鼻子闻,是制醋老师傅的经验,有时候不用揭开盖子,一模缸体,就能体会出醋坯生熟的火候。盛夏,车间里40多摄氏度的高温,醋醅发酵很快,这是工人们最忙碌的时候。观察火候,及时翻坯,还要时刻留心温度的变化,不能怠慢。醋酸,对眼睛的伤害很大,时间一长,会不自觉地流泪。陈明友认为,醋酸也有好处,常年与醋为伴,他几乎从不感冒,他把这归结为独流老醋的功劳,是在醋厂工作30年得到的一种福利。

  谈起这段拍摄经历,刘彬说:“我们在三伏天去拍摄的独流老醋,制醋车间的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除了高温,那里刺鼻的气味也让人难以忍受。我们进入车间只不过几分钟,我们就不得不出来透透气。然而工人们却能在里面坚持很久。作为纪录片工作者,我们所体验到的,只不过是各行各业辛苦之处的一小部分罢了。”

  柳编,是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的民间传统工艺。从实用器具到装饰艺术,柳编工艺在不断发展,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市静海区的柳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静海区手工柳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俊艳,是其中的佼佼者。

  上世纪80年代,许多农副产品受到外贸出口的青睐。杨俊艳加工的柳编和草编制品由于做工精细,交货及时,在天津市经营外贸土产的圈子里打出了名气。1994年,杨俊艳创办了自己的工艺品公司。柳编的远渡绝非易事,款式的升级,设计的改进,紧盯国际市场变化,杨俊艳从来不敢怠慢。草编和柳编的订单加工方式也给残疾人创造了灵活的就业机会,不用集中上班也可以挣到工资,贴补家用。杨俊艳从事柳编行业30多年来,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了很多残障人士。

  刘彬说:“杨俊艳是一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现在她的产品已经远销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她还将女儿送出国留学,希望女儿能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一个小小的柳编能够给手艺人带来如此丰厚的回报,给她的家庭以及周围的人带来生活面貌上的巨大变化,这是我此前未曾想到的。”

  在不同的年代里,杨俊艳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事业的发展和艺术水平的提高。现在她已经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刘彬说:“从展厅里陈列的成果,到她这些年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出她始终坚持不懈地扎根在这项手艺中,这着实令我们非常感动和佩服。”

  ■ 千年运河见证坚韧精神

  在《静水安澜》的拍摄过程中,刘彬深深感受到历史上洪涝灾害对这一地区的巨大影响,以及静海人民的刚毅无畏,朴实无华。刘彬说:“减河是指泄洪河道,独流减河宽度达到了一公里。由于海河流域泄洪不畅,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这条庞大的水利工程,与其他运河不同,只有天津市的减河是为了泄洪而挖的。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很多天津人都有挖掘河道的记忆,天津老一代人为修建这些水利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静海地区是传统的农业耕作区,从考古发现来看,它在西汉时期就有古城,因此这里的文化也更为深厚。以大六分村登杆会为例,杆会的日常运作依赖于全体村民自发的扶持。在漫长的岁月里,大户人家轮流出钱,贫穷人家出人出力,形成了杆会的集体性和团结性。不仅每一个杆会的表演者不要任何报酬,杆会的管事人员,包括会头、副会头、会计等也分文不取。这种传统绵延至今。村民的捐款主要用于添置服装道具,以及孩子们日常训练时的饮料和零食。

  登杆,童子功一旦习得,便终身受用。杆会的梯队建设,遵循老中青同时具备的原则,十几岁的少年是主要后备力量。有些孩子觉得苦,练不出来,就会自动放弃。坚持下来的孩子就成了杆会永久的会员。这种自然的筛选过程正是杆会传承二百八十年的根基。老会员们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成了助教、陪练、在竿下撑竿的人。对于孩子们来说,寒暑假的集中训练是掌握动作要领最关键的时间。基本功练上三到五年,就会形成肌肉记忆。少年强,杆会才能避免断档的危机。

  刘彬说:“村子里的人非常有凝聚力,无论冬夏,会房里每天都有人在,包括老人、小孩和青壮年,这里维持着一股人气。这种不求回报的纯粹付出正是农业社会的特征,也是这个村子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景。”

  大六分村登杆会的会头杨文祥年纪50岁出头,总是以礼待人,他另一个身份是床垫厂的工人,他也需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刘彬说:“老师和教练能坚守在没有报酬的教学岗位,青壮年在打工之余,仍然能够坚守家乡传承了几百年的文化,这着实令人敬佩。大六分村能够将这个项目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着实让人感到非常惊讶,这可以称得上是个奇迹了。”

  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也在不断与时俱进,陈官屯冬菜制作技艺传承人纪执来利用短视频平台来推广他的产品,柳编技艺传承人杨俊艳女士也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他们尝试着找到了让非遗技艺得以延续的途径。

  静海,曾经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一片静静的浅海。大自然的造化使沧海变成桑田,古老的先民逐水而居,辛勤呵护着这方水土,也造就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刚毅无畏,朴实无华的性格。他们热爱这方热土,热爱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文化。祝愿他们勠力同心,重建家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