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3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报力荐
透过地名重新认识中国(图)
陈三霞
《地名里的中国》,《国家人文历史》编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5月出版。

  推荐理由:中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许多地名穿越千年流传至今,在潜意识中影响、塑造着当今的中国人。通过地名,过去与现在、先人与今人相互交汇,形成中华文化的滔滔洪流。

  地名,不只是地理学符号,更是古人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历史社会深度交流后留下的人文印记。地名所承载的内涵是中华大地上一笔宝贵的遗产。本书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探究地名背后的人文底蕴、文化根脉,清晰梳理了中国地名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规律,浓墨重彩地记载下一种让国人潜移默化沉浸其中的中国精神。

  两个中国人初次相见,总会问一句“你是哪里人?”聊起家乡、著名的一些旅游景点,话匣子自然就打开了。说起自己的家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多多少少都能聊上几句。不过要是深入挖掘下去,问起家乡的历史、家乡名字的由来,可能很多人就不是那么清楚了。往大了说,翻开一本地图册,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城镇、一座小乡村的名字究竟是因何而来,除了专业人士能说上一些,我们多数普通人怕就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一个热爱山水和土地的民族。有一句老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是在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幽深;旅行,是在探索自然世界的浩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间游走,眼界开阔之后,有助于我们成长为充满智慧、心境平和的人。中国人喝着长江水、依靠黄河灌溉,生生世世,繁衍不息,培育出壮丽的中华文明。

  地名不是简单的地理符号,它蕴涵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这片辽阔土地的认识,对漫长历史的记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每一个地名 都是中国的一块拼图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你知道有多少地名是以江河、山岳为名的吗?长江、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沿江而行,江北、江东等概念大家虽然说得少了,但今天直接以“江”为名的地方还有不少,如江西、九江、镇江等。江宁、江陵等古地名虽然已经被湮灭在历史的尘烟中,但南京、荆州等地名一出口,相信大家也还是很熟悉的。三山五岳,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具有景观和文化的双重意义。受到名山影响而得名的地方就更多了,泰山脚下有泰安市、新泰市,还有岱岳区、泰山区,华山脚下有华阴市、华州区。其他因名山大川而得名的地方,可以说是不可胜数。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山、水究竟该如何吃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究竟是如何养的呢?

  《地名里的中国》一书,以山水开篇,介绍了中国受此影响的地名有很多。山上长的树、树上结的果、水里游的鱼都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分不开。四川有个市叫绵竹,此地境内有绵水,两岸多翠竹,故而被命名为“绵竹”。山东有个鱼台县,因地处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境内渔产丰富,因而得名。因物种而得名的地方太多了,陕西米脂、甘肃瓜州、广西桂林、云南腾冲这些地方会出产什么东西,是不是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呢?

  地里埋的能给一个地方命名吗?当然能!新疆和田就是因为当地产美玉而得名,“和田”一词在古汉语与蒙古语里的意思就是“美玉的土地”。敦煌有个大名鼎鼎的玉门关,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经常会遇见。王之涣的《凉州词》里不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么。玉门关,今人还能去旅游,此地曾经作为玉石出口地的繁华已不可见,但那段历史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历数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能找到地方命名的逻辑,这一块块的小地方拼起来,不就是整个中国了吗?何谓中国的答案,应该也就呼之欲出了。中国隽美的山水、丰富的矿藏、众多的物种养育了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那些星罗棋布的地名,共同构成了一幅属于大地母亲的山河画卷。

  ● 挖掘地名背后的文化基因

  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古国”,那么受到文明、文化影响的地名有多少呢?地名的背后,有传承千年的文化,有代代相传的历史记忆。

  不少现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地名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地理与哲学,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学科,却意外地在延续千年的中国地名中得到了辩证统一。我们可以从那些亘古相传的地名之中,管窥到华夏先祖对这个世界的特有认知和传统智慧,更能通过古老中国的哲学体系读懂那些由寥寥几个字组成的地名背后的深远寓意和美好祝福。

  中华文明以农耕起家,中华先民对天象与地理有着不同寻常的敏感认识。关于“天人感应”的古老学说也在地方命名的时候成了一种强势的存在。湖南省的省会长沙,有学者认为其地理方位对应的便是二十八星宿中的“长沙星”。古人一直根据星宿在天空的位置,确定春夏秋冬的具体时间,以此安排农业生产。

  中国人做事,一直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在地名中有哪些体现呢?有一类地名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如果我们细细考究其来源背景,就会发现它们是通过对某个人物、某个姓氏、某座建筑的纪念,赋予了其对于美德的一些价值追求。名胜建筑与名人故事的背后,终究还是华夏先民对于忠、孝、仁、义、礼、智、信、友等传统美德的赞美与向往,它们仿佛是古人书写在大地之上的纪念丰碑,为后世的华夏儿女照亮通往真善美的道路。

  书中的“地利人和”一节中,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讲述了这个地名的背后暗含着的蜀地老百姓对于“仁政”的热切追求。武侯区得名于其境内的名胜──武侯祠,武侯祠原本并不是以诸葛亮为主的祠庙,而是汉昭烈帝刘备的昭烈庙。如今我们去武侯祠游玩的时候,既能看到“昭烈庙”的大门匾额,也能看到刘备的帝陵陵丘,显然刘备才是原本的主角。为何会出现这种喧宾夺主的现象呢?毕竟诸葛亮在成都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刘备,诸葛亮在蜀地治理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才是蜀地老百姓更能感同身受的。所以蜀人才会在时光流变中,把原本从祀刘备的诸葛亮变成了祠庙名头中的主角,进而把蜀汉官方的昭烈庙变成蜀民口中的武侯祠。

  地名背后是悠久的文化,在5000年文明演进的道路上,中国人将自己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融入地名当中。这些地名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塑造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 一本献给所有中国人的人文读本

  说起国民级,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方了。这本书由人民日报社旗下的《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编写而成,自创刊以来,一直站位很高,始终坚持“以历史的视角解读新闻,用人文的精神关怀时代”,受到数百万读者的广泛好评。

  本书的国民性体现在哪里?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地名源头流变、沿革的集大成,是一部极其难得的历史地理通俗读本。全书知识量大、信息量大、时间跨度大,文化、历史、经济、军事、政治、自然、民俗内涵极为厚重。从地名看地理分布,看朝代兴替、风云际会,看风物传说、风水流转,看自然变化、四季转换,看人文烙印、历史轨迹,展露出写作者的通才视角。

  地名史也是一部文化史,是一部以地名为线索的文明史。地名是人类认知的标识,是由记号到文字、到名字,到文化、到文明不断升级的历史记录,融聚了人们的记忆、智慧、喜乐、成败观感……作者调动历史地理文化各种元素,为地名找出处、求索引、寻来路,洋洋洒洒,形成了优美的文字。全书结构清晰、文笔流畅、叙事生动、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着实是一本老少咸宜的文化普及读物。

  借助《地名里的中国》一书,那隐藏在万水千山背后的文化,终于露出其庐山真面目。相信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这片大地上的一草一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