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者科林·索尔特独辟蹊径,以书信为引子和媒介,引导读者走入历史,认识历史,思考历史。书信乃是一种直接向收信人表达思想、情感、意志、心愿、决定、要求等等思维活动的特殊文体。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留下的书信数不胜数,就像一颗颗散发着幽光异彩的珍珠。作者以他特有的历史视角,在众星闪烁的书信海洋中精选出一百封各种类别的信件,加上自己对其时代背景的考据、挖掘,以及对其历史意义的分析、评说,把它们如同珍珠般地穿成一链,这就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改变世界的信》。
该书的选题非常广泛,时间从远古到21 世纪的今天,有战争年代,也有和平时期;所涉及的人物,有政坛、军界、商界的名人,有文学界、艺术界和娱乐界的泰斗,有科学界、宗教界的巨擘,更有普通的草根平民。
这一封封信都有它们各自的历史价值,通过阅读它们,我们了解了一个个历史事件,它们是参与事件的写信人的最直接叙述,所以它们真切生动,让人感同身受。刺杀恺撒的密谋者在事成后小心翼翼地筹划退路,以求自保;小普林尼对毁灭庞贝古城的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的详尽描述,甚至细微到烟雾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中的变化过程,为后世研究这场毁灭庞贝城的火山爆发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哥伦布亲笔记载他第一次抵达美洲时的观感以及对当地土著的印象和彼此间的互动,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碰触时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圣女贞德围城时致英王等人的信,无疑让我们洞悉到了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些精彩花絮;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之间的通信,乃是俄法两国在席卷欧洲的拿破仑战争中的外交博弈,展现了两国关系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也点明拿破仑的入侵导致了两败俱伤的莫斯科焚城;而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也通过华盛顿、富兰克林、林肯、舍曼等人的书信以及其他有关信件而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可摸可触;在给无数生灵带来痛苦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中,诗人沙逊的公开信揭示了年轻一代普遍存在的反战情绪,而齐默尔曼的外交信函则显示了热战下另一个激烈的外交战场;肯尼迪的椰子信,爱因斯坦和西拉德致罗斯福的信,希特勒致格姆利希的信,罗斯福与丘吉尔的通信,英国密码破解人员给丘吉尔的信,使我们了解了二战中一些如反犹太宣传、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和间谍战等事件的重要细节;另有一些信件,反映了美苏两个大国在战后世界秩序重组中的较量;更有一些书信,反映了历史性的灾难事件,如斯科特上尉率领的北极考察队悲壮地全军覆没,泰坦尼克号首航时遭遇造成一千五百余人丧命的沉船海难……总之,凡有一定时间跨度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书中都有展示。
另外,本书还通过书信展现了科学技术界的一些饶有趣味的故事,如达·芬奇在工程方面不同凡响的技能和创造力,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第一次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达尔文在小猎犬号上的五年航行生涯造就了他影响世界的进化论,居里夫妇在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中建立起来的真挚爱情,莱特兄弟的第一次动力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史的新纪元,爱因斯坦和奥本海默对发明原子弹的贡献和反思,苹果和微软在创业伊始不为人知的一些插曲。
同样,该书也不乏文学艺术界的动人故事,如莫扎特的《魔笛》首演给他带来难以抑制的兴奋,凡·高与弟弟提奥理性的书信交流促使他选择绘画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比阿特丽克斯·波特享誉世界的《彼得兔》的雏形竟是一封为逗乐一个五岁幼童而写的信,波德莱尔自杀未遂后以《恶之花》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弗吉尼亚·伍尔夫在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下坚持她的文字表述,王尔德在狱中以锥心之痛反思此前放浪形骸的人生,左拉以檄文《我控诉》作为直刺恶者的利刃,披头士乐队第一次试演受挫迎来了新的机遇,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封封信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还是写信者真性情的显露,比如,从达·芬奇的自荐信中,可以看到他艺高大胆的自信,以及文艺复兴那个伟大时代赋予他的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而莫扎特的家信,让我们一窥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另一个侧影──热爱生活、热爱家人,重视家庭,其情感甚至细微到忧虑儿子的教育环境和人格成长,这正如世人对他的评价,“他有春风的面,炎夏的心”。刺杀马拉的夏洛特·科黛在临刑前写下的书信显示了她为理想决绝的献身精神和对亲人及同道的无限柔情。由书信所吐露出的书信主人的真性情,可谓千姿百态,不一而足。
不独如此,让人尤为感叹的是,每一封信都有它的文字特色乃至文学价值。十六岁的圣女贞德虽然不识字,但她口授的信件是那样的文采斐然,其铿锵有力,其正气凛然,其回肠荡气,足以彪炳史册。画家凡·高的书信体现了他非凡的文字造诣和思辨能力,这恐怕是他成为一个伟大画家的底气所在。王尔德在狱中写的致情人书,是那样的苦涩和深沉,充满对人生的反思和哲学思考,一反他轻快逗笑,追求唯美的文风。缪尔写给老罗斯福总统为约塞米蒂国家公园请命的信,尽显他作为一个植物学家的风采,他饱含热情,历数河谷珍稀的动植物,以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优美的文笔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巴卢在南北战争阵亡前写给妻子的信,简直就是诗的语言,诗的韵律,通篇可见他那颗热烈跳动的、对国家和亲人的赤子之心。而给人印象尤深的是海伦·凯勒致贝尔的一封长信,其情感真挚诚恳,文字流畅灵动,思辨抽象而富有逻辑,其文学价值不容置疑,这对一个盲聋人来说简直就是奇迹,也是教育界的奇迹。若论书信的简洁明了,当数斯巴达人对威胁的回应,另外还有莱特兄弟向父亲报捷的电报,更有报告珍珠港受袭的电文以及肯尼迪遇险后的求救信,这些信件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言简意赅的叙事范本,弥足珍贵。
就译者而言,翻译这本书的过程犹如一场长途跋涉和探奇,犹如穿越一条悠远深邃的历史隧道,更如手擎火炬探索一个形成于远古并无限扩展的岩洞,让我始终怀着那份好奇、遐想和惊异,每挪一步都会想:下一个遇到的将会是什么?谁?哪个国度,何种事件,又会引来怎样的思考和启迪?无疑,每挪一步都会有新的充电,新的满足,新的期待。
那么,就让读者加入我的行列,一起来参与跋涉,享用一场书信的盛宴吧,希望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