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具坐具上出现过两次“维新”,一次出现在唐代,一次出现在清末民初。巧合的是,都是外民族或外国给予推动,完成中国坐具的高化与软化,推进家具的改进与融合。
唐以前,国人是席地而坐,最多在席面上放一坐垫。床既是坐具也是卧具,从商周到秦汉魏诸朝代没什么变化。最初西域胡床(类似高马扎)进入中原,唐代出现了高的桌案椅凳,至宋代正式进入了高坐具时代,就是垂足而坐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
坐具完成了“高化”,进入垂足而坐时代。
第二次坐具“维新”是民国初年,欧陆的四面软包的全新坐具进入上海、天津这样的大都市,一个音译的坐具名字“沙发”空降到东方,给坐具带来一次“维新”改良。
我们进入家具坐具的“软时代”。
沙发之软很快波及床、椅、凳等坐具,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床从席梦思到弹簧床垫,琴凳、梳妆凳、坐墩也都装上皮革、藤编等。本文只说椅子。
椅子是指有椅背扶手的高坐具。明代椅子成为家具的主角,而且加上了扶手,垂足坐成为主要坐姿,主要品类有灯挂椅、四出头官帽椅、官帽椅、圈椅、玫瑰椅、交椅六类。但清末民初天津不知道涌进来多少品类的洋椅子。当时城市出现的公寓、别墅和大量的办公区、商贸区等,都需要坐具。
进入民国时期的天津,估衣街的商铺请顾客挑选商品或茶饮,都坐杌凳或条凳。老天津卫人对椅子的概念是不可随便挪动的,正像条案前八仙桌子两旁的太师椅,待客喝茶需添加坐具,能搬动的定是凳而非椅。但是洋椅子一来打破了这个规矩。餐桌配餐椅,绝大部分洋椅有靠背无扶手,大都是白木的,较为轻便,甚至椅腿下还装上小滑轮。办公区域,是办公桌和办公椅,中式的条凳、杌凳被淘汰,代之而来的是各种椅子大量出现。
洋椅子和中式椅都有等级功能。凡带有真皮靠背坐垫、两边有扶手,且式样不同有雕饰的,其主人一定有来头。凡坐有旋转功能的转椅的人多是办公室管事的。
20世纪30年代,欧美家具大量涌入。以椅子为例,1982年出版的《中外椅类造型一千例》收录了中外椅子一千多种,样式各异。发现仿古中式椅子收录仅32例,其余皆是国外现当代的流行的座椅,有目不暇接之感。平心而论,这些还没有民国洋椅子式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