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小院”引起很多人关注,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是农民给取的,在他们看来,农业专家住进了农家院子,把科技带到了村里,这就是一个科技小院。
“我们的根在土地、志在三农,和乡村这片沃土共成长。努力在农业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中去。”在天津,就有滨海贝类科技小院、滨海对虾科技小院等多个科技小院,相关专业的专家带领研究生常驻小院,把课堂、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开展专业教学、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推广等,零距离解决农民遇到的技术问题。
科技小院为何成功?核心在于“扎下去”。就像一棵大树,只有向下扎根才有生命力。扎下去,摸准农民需求,让好技术用得上、用得好,让好服务成为串起生产、技术、市场和产业的“链条”,更多农民才能挑起发展的“金扁担”。正如科技小院的创始人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所说,扎下去了以后人就变了,事就能做成。学生们搬进村里居住,农民有啥问题就进来问,能解答的问题当场解答,解答不了的,找资料找老师求助后,再给出解决方案。这种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一竿子插到农村基层,零距离对接、零门槛服务,小院成了科研的实验室、育人的大课堂。让更多的科技人才走到农民身边,在乡土之间扎根,播撒技术和服务,带动的是一个产业、一片乡村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如今,科技小院已经从当初的1.0版本进阶到3.0版,带来的不仅仅是“量”的提升,也是“质”的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业增长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正是因为有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加持,许多新品种、新模式才得以涌现。越来越多的科技特派员奔赴田野,为农民算好市场的经济账,制定生产方法,破解技术难题;越来越多的人才后备军把乡村当成“考场”,把所学所知施展在乡村振兴中……农科教、产学研,形成完整闭环,科技创新打通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通道”,科技创新与传统农业,碰撞出的就不只是发展的火花,更是田野中的新希望。
小院虽小,能量却很大。在广袤大地、在农民心里播下科技的种子,结出的必然是创新的“好果实”、现代化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