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金之平视线~~~──点旺城市“烟火气”④
~~~
深一度~~~
思想会客厅~~~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新视野~~~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2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一度
“宇宙尽头”不只有“考公”
张玥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不孝有三,不‘考公’为大”,如今网络上流行的一些玩笑话,折射出年轻人对考公务员趋之若鹜的情形。这不,有的高校也被卷入这股热潮:一所“双一流”大学的历史文化学院近期开设“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其中含有公务员考试内容,一时备受关注。微专业是指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课程,有学分,但不授予学位。对此,有网友质疑:难道大学要办“考公”培训班了吗?

  应该说,学校设置该微专业的初衷是好的,是想帮学生在激烈的求职路上和职场竞争中站住脚。但想为国家培养公务人才,应着眼于提高素养,譬如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论,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认知,这都是日后公务员更好服务社会所必须倚仗的。如果让考试技能的培养成为吸引学生读微专业的“亮点”,未免带有功利色彩,也在某种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

  人们对大学开设微专业的关注,其实隐含着对“考公热”的担忧。本来,有更多人愿意投身为公众服务的工作,是件好事。但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看重的是公务员岗位的“稳”,将考上公务员称之为“上岸”,颇有“从此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之感。公务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带着“上岸”心态做工作,大概率也会安常守固、不求建树,又何谈为发展添砖加瓦、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呢?

  如今是一个多元社会,各个领域都在蓬勃发展:智能技术加持的工业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数字技术催生许多新兴经济业态……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既为年轻人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遇,也期盼年轻人以创新创造的精神探索新的发展空间。发现机遇、把握机遇,谁都有可能成为弄潮儿,谁都有可能为发展写下精彩的注脚。只有敢于去闯去试,才能让“年轻”二字充满激情,在回首时也可以坦然地说“我不遗憾”。因而在选择求职路的过程中,不妨先问问自己“我需要什么样的人生”,再迈出关键的一步。

  社会大机器的运转,需要各种“功能器件”的协作。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将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让这台大机器运转得更加有劲头,这既是个人之福,也是社会之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