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月初二美称多(图)
钱续坤 题图摄影:皎凌

  民间谚语云:“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禳灾、纳祥转运的日子,故二月初二又有“挑菜节”“踏青节”“迎富节”等诸多美称。

  “挑菜节”的风俗,始于唐代。宋人朱胜非《绀珠集》引《秦中岁时记》载:“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如果能够穿越回过去,那“挑菜节”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二月初二,阳光明媚,和风拂煦,人们成群结队到野外摘取新菜,不仅玩儿得高兴,而且可以收获餐桌上的美食佳肴,同时还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与“财”谐音)。在诗人们的笔下,“挑菜节”变得更加浪漫,郑谷《蜀中春雨》诗云:“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刘禹锡《淮阴行》诗曰:“无奈挑菜时,清淮春浪软。”这两首诗都吟咏到了“挑菜节”,并且一个在蜀中,一个在淮阴,可见当时“挑菜节”的普及程度。

  宋代,二月初二有了“踏青节”的称谓。《岁时广记》引《壶中赘录》曰,“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并详细描述了北宋治蜀名臣张咏与二月二的故事。“春游千万家,美女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飖尽似乘烟霞……”这首名为《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的诗,就是张咏描写城中之人络绎踏青盛况的代表作。

  “迎富节”名称的出现也是在宋代,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校牙饧,人日则有煎饼,上元则有丝笼,二月二日则有迎富贵果子,三月三日则有镂人……”“迎富贵果子”点明了“迎富”这一节俗。宋代魏了翁的《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诗反映得更为突出:“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除了上述几种称谓,二月初二还有“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中和节”“簪花节”“花朝节”等美誉,同时还有“剃龙头”“起龙船”“引田龙”“围粮囤”“使耕牛”等民间习俗,江南一带还有吃“撑腰糕”的风俗。清代蔡云就有诗云:“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所谓的“撑腰糕”,其实就是用糯米粉制成的扁状、中间稍凹、如同人腰状的塌饼。过去每到二月初二这天,江南一带家家都将隔年的“撑腰糕”用油煎食,据说可以治腰痛;不过想要减肥瘦身的女子这种糕可不能多吃。而担柴挑米的人腰板要结实,吃“撑腰糕”,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撑得起辛苦的劳作。 题图摄影:皎 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