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电视纪录片《医之大者:朱宪彝》央视收官~~~
更精准更方便更高效~~~
7天上演14出剧目~~~
~~~
~~~
市群艺馆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活动观看人次超千万~~~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视纪录片《医之大者:朱宪彝》央视收官
五位院士忆“大医”(图)
本报记者 张帆
朱宪彝(左三)。纪录片截图

  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联合出品的电视纪录片《医之大者:朱宪彝》昨天在央视纪录频道收官。该片重新发现和阐释朱宪彝的传奇一生和时代意义,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片中,主创团队采访了对朱宪彝有深入了解和密切往来的5位院士,他们平实、真挚的讲述也让观众得以一窥这位“大医”令人景仰的精神世界。

  钟南山

  令人尊重敬佩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与朱宪彝是北京协和医学院1922级的同班同学。在钟南山的记忆中,小时候父亲常和母亲提起朱教授,都是非常尊重、敬佩的态度。

  钟南山回忆,天津解放前夕,朋友们都劝朱宪彝去美国,但他坚决留守,还劝有意南迁的其他名医留在天津,等待天明风定再图发展。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朱宪彝出任天津市抗美援朝医疗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热忱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在全国有着很高声望。朱宪彝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也让钟南山印象深刻:“朱教授是中国临床内分泌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经过长达数年的跟踪调研,他向中央提出全民补碘的建议,推动食盐加碘,他在内分泌学方面享有很高的威信。”

  钟南山还特别提到了朱宪彝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他1951年在天津创建了新中国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天津医学院,主编了长达300万字的《内科学》巨著。我国无数的医务工作者,正是在老一辈专家的奉献精神、严谨治学态度的指引下,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体现出了生命至上的医者本色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王辰

  朱宪彝的影响是世界级的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认为,朱宪彝的影响是世界级的:“他是中国近代医学史上非常著名而且在国际医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代科学巨匠,在内分泌和钙磷代谢领域有着卓著成就,同时也是一位能够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苍生大医。”

  当年的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的最高医学学府,践行严苛的淘汰制。8年的协和求学时光,朱宪彝奋发刻苦,成绩一路领先。1930年毕业时,一起入学的40位同学,最后只剩下8个。朱宪彝高居榜首,荣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获得每届只发给一个毕业生的文海奖学金。这8位协和学生,后来都成了中国现代医学各学科的开拓者,“撑起了中国医学半个世纪的天空”。

  王辰说,朱先生作为协和医学院培养的科学医学巨匠,我们深以为豪。“朱先生求学时的勤勉谦逊、行医时的德高医粹、临终时的无私‘四献’,深刻地感召着几代学人,也感召着中国医学界。”

  吴咸中

  朱宪彝精神永不褪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天津医学院院长吴咸中曾与朱宪彝共事,后又接替他成为天津医学院第二任院长。这位传奇大医的渊博学识、高尚人格和爱国情怀常令吴咸中感怀。

  1950年,朱宪彝号召天津医务界成立了“抗美援朝救护委员会”并亲任主任委员。当时25岁的吴咸中积极报名,成为天津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第一大队的一员。在零下30摄氏度的洮南县,医疗队在临时改建的医院中救治伤员。吴咸中回忆:“朱老也冒着严寒来到洮南,为伤员检查治伤,指导救治工作,解决了不少医学难题。在血源困难的情况下,为抢救伤员,朱老多次献血。”

  1979年,76岁的朱宪彝主动向卫生部请缨,奔赴山东、河北、贵州、云南等12省40多个县市,考察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其敬业精神对吴咸中影响深远。他说:“朱宪彝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瑰丽遗产,嘉荫长留;希望一代代莘莘学子,能赓续血脉,传承不息。”

  郝希山

  为代代学子树立德高医粹的典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希山1965年考入天津医学院,时任校长朱宪彝已年过花甲,担负繁重行政工作的同时仍坚持授课。

  郝希山回忆:“朱老讲的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而且内容充实,有着大量医学方面的新信息、科研上的新突破。每周五,朱老还会亲自大查房,他查房严谨、严格,让住院医师汇报病例,优化方案。这个临床教学方法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树立了典范。后来,我让天津肿瘤医院的医生都要学习这种方法,一直传承到现在。”

  朱宪彝被周恩来总理点名作为西哈努克亲王的治疗医生一事在当时成为美谈,但郝希山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另一件小事:“当时,我的一位同班同学是保定农村的学生。他早年失去母亲,由父亲抚养长大。一天,他跟我说父亲腹泻,是不是可以找老校长给看看?后来,朱老接待了这位学生的父亲,开了不到两毛钱的药就治好了病。我们的朱老校长,无论给外国国王还是中国农民看病,都是仁心仁术。他光辉的一生,为代代医科大学学子树立了德高医粹的典范。”

  顾瑛

  一位真正的医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医学专家顾瑛1977年考入天津医学院,入学仪式上第一次见到校长朱宪彝便印象深刻:“他既有名医大家的威严,又有师长的亲切和蔼,更有学者的风度。从那时起,朱校长就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当时,朱宪彝召集的天津市临床病例大讨论,每周四晚在天津医学院大礼堂召开。顾瑛回忆:“老校长每场必到,亲自主持。每周推出一个疑难病例。现场思想碰撞,气氛活跃。我们每周都抢着去,同学们回来后都特别激动,收获特别大。”

  几年前,顾瑛重返母校,看到朱宪彝的临终“四献”非常感动。她说:“一个医生如果没有苍生大医的博爱精神,就无法攀登医学的高峰。朱老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我也跟随他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作为天医学生,我觉得非常骄傲,因为我们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校长,一位真正的医者,一个优秀的榜样在引领我们。一位优秀科学家的所有研究都应和祖国的命运和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朱老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我希望朱老的精神与品德能够代代传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