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1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木刻名家王青芳
崔锦

  我有一套王青芳木刻集,共108幅作品,齐白石题“王青芳木刻集”,有些文章就以齐白石所题作为该木刻集之名。其实王青芳自题该木刻集为《三教搜神》,我认为还是叫《三教搜神》更为恰当,因为该集所刻皆古代人物及佛像。

  王青芳,1901年5月4日生,1956年11月16日卒,终年57岁。江苏省萧县(1955年划归安徽省)人。王青芳字九思,号芒砀山人,室名万板楼,自署万板楼主。“青芳平日蓄着长长的头发,穿着蓝布大褂儿,经常不刮胡须”(曹明贤《王青芳的婚姻》,出自萧乾主编《新编文史笔记丛书》第四辑42册《津沽旧事》160—161页)。万板楼显示了他想多创作木刻作品的拼搏精神。所谓楼只是孔德中学一间教师宿舍,该校是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人在北京东华门创办的一所新型学校,王青芳堂兄王子云(1899年生,后赴法国学习美术、考古)在该校任教。1926年王子云赴南京就任第四中山大学民教馆艺术部主任,该中学的美术教学工作就由王青芳担任。王青芳在该校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宿舍,“屋里只放一张方桌,一张单人床,桌上桌下,床上床下,四角八落,都放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板。出门时,胳膊夹着的小黑布包里,也都是木板。号称万板楼主当之无愧”(曹明贤《万板楼主王青芳》,出自萧乾主编《新编文史笔记丛书》第一辑之4册《津门史缀》第29页)。

  1926年,王青芳拜齐白石为师,学习中国画及书法、篆刻,颇受白石先生赞许。他曾为许多名人治过印,如王子云、陶一清、马连良、李宗仁等,也曾为曹明贤治过印,边款刻“九思仿白石”五个小字。他的写意花卉受齐白石和徐悲鸿的影响,既具深厚的传统功力,又能融中西画法于一炉,如他画的马与徐悲鸿先生画的马相比,几乎可以乱真。

  后来,王青芳下决心专攻木刻,钻研十分刻苦,常常是“早晨买六个烧饼,早餐吃两个,午饭四个,副食往往是半碟咸菜而已”。作品却“时常见诸报端,赢得木刻家的称号”(同上引)。

  曹明贤在北京失业后,由同乡介绍给王青芳,王青芳条件虽然艰苦,还是把曹明贤留了下来,负责编《七十二烈士像刻》小传。所以曹明贤“每念及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往往会“感激涕零”(同上引)。

  1941年3月,日寇在华北实行五次强化治安运动,我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青芳发出《悬润赈灾简》:定石刻印章每字两元。篆书对联、写意中国画、木刻图像、信笺像、砚台像、印章像每件均10元。扇面册页每件两元。还写诗说:“利刀秃笔无须润,多少贫民待疗饥。”其收入所得悉数赈灾。

  1946年8月31日,徐悲鸿先生任职北平艺专,徐先生从上世纪30年代就和王青芳相识,知其“鱼和翎毛画得不错”,便亲自聘请王青芳到艺专国画系专门教授画鱼和鸟,“使王青芳在北方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骆拓《历史巨人  画坛伯乐──我所知道的徐悲鸿先生》,出自《徐悲鸿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第278页)。

  我收藏的王青芳《三教搜神》除自题及齐白石题签之外,还有一开他再题的《三教搜神》,款“28年7月芒砀山人王青芳木刻”,阳文“王青芳木刻印”一方。另有给刘靖澜先生一信:“辱蒙介绍,深感无量,所拓木刻,平日因宣纸奇贵,又极需时,故印拓甚少。以致午前未克奉呈,甚觉歉歉,俟后如再赐介绍,并望一周前告知,以免失信也。至贵友所需之件,容暇动工可否?草草敬请刘靖澜先生台鉴。弟王青芳上,三月二十七日。”从这封信中可看到,王青芳当时连多余的宣纸都买不起,生活之困苦可想而知,但是他还是想着中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艰难生活,其精神可敬可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