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在锦衣卫桥以北旧金钟河畔有一座最负盛名的私家园林──问津园。这一园林胜地曾以主人的热情好客和独特的风光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名流学者。近人高凌雯说:“沽上园林之盛,张氏首屈一指。”
园林主人张氏是清初由普通商人一跃成为家私万贯的大盐商的代表。他们在顺治年间即以行盐长芦开创了家业。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张氏不惜重金,捐官买爵。《天津县新志·人物》载:张霖,字汝作,号鲁庵,自号卧松老衲。他“豪于家财而风度彬雅”,“康熙三十四年升安徽按察使,三十七年迁福建布政使,三十九年以前在安徽失察属吏降官,寻授云南布政使”。
与此同时,张家广造庭阁园林。张霖官京曹时,曾以母老告归,大兴土木,大起宅第,筑遂闲堂,一门和聚。又在金钟河畔建问津园。这里,树石葱茜,亭榭疏旷,垂杨细柳,流水泛舟,“园树入春不寂寞”“高楼客戏弄弦管”。且“务极幽胜,法书、名画之属,充仞栋宇”。登楼凭栏可观海吟啸,夜深可听城楼更鼓梆声。
随着家业的兴盛和私人园林的建起,途经津门的海内名士纷纷慕名而至。张氏一家出于改换门庭与切磋学问的双重目的,利用自家园林“延纳四方名俊”。一时北游之士,如《明史》纂修者、大文学家姜宸英、朱彝尊和赵执信、吴雯、洪升、梅文鼎、沈一揆、徐兰等,“罔不适馆授餐,供张丰腆”,使问津园宾客如云,往来赠答不辍,被称为天津的“小玉山”。道光年间天津学者郭师泰说:“大江南北知名之士聚集于斯者,踵相接。津沽文名,遂甲一郡,是鱼盐武健之乡,而为文物声明之地。”
康熙中叶,张霖于云南布政使任上被人弹劾,张氏家道日衰。问津园亭馆日趋荒弛,康熙末年竟成废墟。乾隆中叶,张家后人崛起一度复兴,起河北墓园,曰思源庄。这处私人小园林风景幽雅,也曾吸引了一些文人学士在这里赋诗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