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派单弦名家李志鹏青年时期加入天津红桥区曲艺团,深受观众欢迎,上世纪70年代之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继续演出。1994年,花甲之年的他才开始二次出山,直到2010年离开舞台。在他晚年,又为曲艺事业奋斗了十几年的时间。这个阶段,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音像和文字资料,为单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具体来说,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把很多荣剑尘的代表作整理之后搬上了舞台,使观众得以再次领略荣派单弦的艺术魅力。李先生自幼和荣剑尘学艺多年,掌握了大量老师的曲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根据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要,对作品进行了整理和完善。使一大批经典曲目(如《细侯》《王佐断臂》等)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重新回归了观众的视野。另外,他还曾经为荣剑尘的录音做过音配像,并出版了个人的演唱专辑。同时也教授了很多单弦传人,其中不少学员现在都小有成绩,可以说李志鹏对荣派单弦艺术在天津的延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次,李志鹏青年时代在荣剑尘的要求之下,在京津两地学习多年,受过很多老先生的指点和教导。荣先生这种开明的教学理念,也使他受益匪浅。到晚年他在保持荣派风格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上演了大量其他流派的作品,使得其演唱范围大大拓宽。如《金山寺》《五圣朝天》《钟馗嫁妹》《褚遂良》《乌龙院》等以及一大批联珠快书曲目都是他经常演出的。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应该是《马前泼水》,这个节目2008年李志鹏和孙女李恕一合作在京津两地都曾经表演过,由他的儿子李金阳担任三弦伴奏。祖孙三代人共同演绎一段经典佳作,一时传为曲艺界的美谈。
再有,李志鹏掌握的曲牌数量在天津单弦界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这一点是内外行一致公认的。他在晚年,有意识地将一些濒临失传的冷门曲牌穿插到单弦作品之中,使这些曲牌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他的这种尝试对于单弦曲牌的保存和传承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李志鹏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在单弦文史掌故方面的知识非常渊博,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十分留心理论方面的内容,而且勤于记录。在演出之外,也留下了大量的访谈和文字资料,这给后人研究单弦艺术的发展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2010年之后,李志鹏先生因为年事已高离开了舞台,但他依然没有停止对艺术的钻研,还在不断地教学传艺,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矢志不渝地为单弦和曲艺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天津的曲艺观众依然深深地怀念这位单弦名家。李先生除了艺术精湛为人称道之外,他这种对事业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