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杨先生给我分析,他说比如物理上的全同粒子,如果认为粒子都是全同的,交换都是不变的,这就是置换不变性;可是如果考虑了相互作用,就很复杂了,就变成了非线性问题,不好解。现在这套办法就是把过去的互换改用置换算符表示,搞复杂一点,这一大类就可以解了。他说这是非常物理的,你努力做肯定有新东西。这就是物理推动,也就是杨先生说的,物理推动你做,你就能做出好东西来,而不是你想怎么样做。果然,这个方向里的德林菲尔德(Vladimir Drinfeld,现在在芝加哥大学),因为发现了量子代数这套东西,在1990年获得了菲尔兹奖。这些事情都证明杨先生很有眼光,当然,我们当时没这个水平。但是只要沿着这个方向做,肯定是可以有好东西出来的。杨先生鼓励我们边学边做,遇到难处,就把国际上这个方面最领先的专家请过来讨论。理论物理研究室从成立开始,每年都有国际活动,经费有两三个来源,国家基金委支持了五年,除此之外,著名的国外专家过来,国际旅费和讲课费等开销都要用美元,当时我们也没有,就靠陈省身先生从香港王宽诚基金会和杨先生从香港霍英东基金会及社会各界募集。王宽诚基金对我们帮助很大,可谓雪中送炭。
1987年,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邀请来了苏联的法捷耶夫。当时杨先生、陈先生和法捷耶夫相聚在南开数学所,被大家称为“三星聚会”。杨先生对法捷耶夫非常推崇,苏联解体以后,杨先生有意邀请法捷耶夫去石溪担任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所长,接替他的位置。法捷耶夫先生说,我不能离开这里,因为那是我的祖国。不过,法捷耶夫后来有很多弟子在美国发展得很好,很有名。从那次会议以后,法捷耶夫几乎每两年会来南开一次。和法捷耶夫的讨论对我们研究的启发也是很大的,他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
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一直很活跃。每年都会举行会议,少的时候有二三十位国外专家,多的时候国外专家达到250人。我记得那是1992年,正好是杨振宁先生七十寿辰。那次会议主要是围绕理论物理中的群论方法的。那次我印象深刻的是,台湾的吴大猷先生正好在北京参加一些活动,之后,吴大猷先生就到了南开。当时陈先生也在,杨振宁先生也在,他们就有了一次难得的聚会。
那次聚会,杨先生背后的付出很多。一次接待这么多外国专家,对于我们数学所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当时我们的条件比较差,也没那么多经费,所以杨先生专门从香港募捐来了很多东西,包括计算机、打印机等。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