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镌刻津门历史的老建筑
朱晓剑

  秋雨绵绵,这样的天气最适宜消磨时光的还是看书、吃茶。王云芳所编《三津谭往2019》(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来到案头。这部书是“问津讲坛”第61期至第70期的研究报告成果。这一年讲坛的主题是“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多次涉及老建筑。

  说起建筑遗产,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中虽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却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常常面临着拆迁、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天津的历史建筑众多,它们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津门的历史。

  倘若将历史建筑进行细分的话,可分为工业建筑、乡土建筑、祠堂建筑等。像化学工业代表“永久黄”,从创建到发展,经历复杂多变,也是现代工业史的一部分。倘若我们从工业遗产保护的视角来看待“永久黄”,就是在讲述天津的工业往事,就是一部活教材。至于乡土建筑,在天津有55处。书里所谈到的西青、静海的乡村建筑,形式各异,极具代表性。这在程绍卿看来,天津是近代崛起的城市,乡土建筑在整个城市中并非主流,也正因为如此,乡土建筑在天津就显得尤为珍贵。

  张博教授在天津未曾晤面,却在成都见过多次。他对天津第一个篮球场及其他相关建筑的研究,让我看到了他在专业领域的钻研精神。他的体育史研究别开生面,让我们对天津体育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与古都北京等大量中国传统型城市相比,天津城市风貌中的近代色彩和西式色彩显得格外突出。对于城市历史遗存特别是建筑而言,天津同样以原各国租界内的小洋楼为典型代表,亦为业内侧重研究方向。反观古代,天津文庙则是天津传统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的珍贵缩影。青年学者罗丹认为,天津文庙是经过历史上不断扩建以至现在的规模,它也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府庙与县庙合一的文庙。在今天,文庙也焕发出新的光彩,即将明伦堂辟为国学讲堂,让更多的人走进这里,了解传统文化,自然具有特别的意义。

  天津小站周公祠,最初我以为这不过是一处纪念性的祠堂而已,却不料它背后的故事也很有历史感。昔年,周氏兄弟在小站一带屯田,拓植了优质小站稻,为改造沿海盐碱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周公祠也就成为天津农业发展的见证。

  从这些镌刻着津门历史的老建筑中,我们读懂了天津城市的变迁,更让我们看到城市文化中的“建筑为形,文化为魂”是如何形成的。《三津谭往2019》编者王云芳在编后记中说,生活的诗意不在远方,而恰恰在我们周边。唯有深入了解这些建筑的文化内涵,我们才能真正走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深处。诚然,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在今天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才能留存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需要更多的思考,尽量少一点遗憾。但我相信,随着对这些建筑认识的不断加深,走进这些历史建筑,在感受到城市空间变迁的同时,可让我们对城市文化多一些认同感与归属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