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文学启蒙和人生经验的积累,都是从多方面来的。我幼年时看斯琴高娃主演的电影《归心似箭》,虽然当时并不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但隐约觉得,这四个字有种直抵内心的美感和慌张,及至听到电影插曲“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再看着银幕上大雁高飞的场景,尽管对剧情看不太懂,但也知道那是个别离的场景,就觉得自己的心也都跟着快碎了。
后来上小学,语文课文里有“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的句子,我记得当时的内心感受是,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好的句子,又为什么能有这样壮观的场景?那篇简单的课文最后的一句是“啊!秋天来了。”从此,雁南飞的美好意象在我看来,就和秋天紧密相连了。再后来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有“雁阵惊寒”之语,更感受到秋天之美中包含别离、寒凉等在内的人生况味。
雁南飞的时节,是白露节气。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开头两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文字之美,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大雁之形没有看到,雁的叫声也没有听到,但诗里好像全都有了。雁叫声声,从唐朝就是同样的声响和味道,白露节气,依旧北雁南飞。
白露,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间大约在每年公历的9月7日到9日。白露的三候,一候就是鸿雁来。鸿雁和大雁不完全是一回事,鸿雁是大雁中比较突出的一种,个头比较大。还有鸿鹄,在神话的情境中,鸿鹄指的是白色的凤凰,拆解开来,鸿就是鸿雁,而鹄的本意是天鹅。鸿雁、大雁、天鹅,都是近亲,鸟纲、雁形目、鸭科,都是体型较大的飞得很高的鸟,秋天来时都往南飞。
白露的二候玄鸟归,让人想起春分时的一候玄鸟至,从春到秋的日子就这么过来了。玄鸟,穿花衣的小燕子,和大雁一样,此时也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表述上,鸿雁“来”是从北方到南方,玄鸟“归”,也还是从北方到南方。
三候群鸟养羞,这里的“羞”并不是说群鸟一起害羞了,而是和珍馐的“馐”是一个意思,是说在白露时节,鸟感到寒冷,开始储存过冬的食物和干果。连鸟都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并且提早准备,人何尝不是,当然了,寒候鸟和懒人除外。
白露的字面意思,说的就是那时晨昏出现的露水,在晨光和夕光里泛着白色的光芒,所以叫做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说:“白者露之色”,还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把四时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结合在一起,也是“白露”名称由来的说法之一。
屈原《离骚》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古以来不少文人效仿,在文人墨客看来,露水是高洁的,而不仅文人有此雅趣,民间在此时也有“收清露”的习俗,《本草纲目》也有记载秋露还有药效:“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不仅高洁,而且还能有“疗效”。白露也是秋摘茶叶的“反季”好时节,和春茶夏茶不一样,秋天的茶,喝一口都是成熟的味道。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秋收,陆陆续续、浩浩荡荡,贯穿整个秋天的六个节气。只不过不同的节气,收获不同的作物,成熟一批,收获一批。“白露种葱,寒露种蒜”,“白露打枣,秋分卸梨”。收着,种着,活着!收了稻子,就要考虑种麦子了,为此要及早翻耕、平整土地,做各种准备。而这时的晚玉米还在地里傲然站立着,稻子和玉米,一年都可能有好几季,早稻晚稻,早玉米和晚玉米,不怕早,也不怕晚,都有自己粉墨登场的时候。所以,别为未来不来而着急,也别为往日已远而焦虑,没有来的会来的,而经过的才是得到了。
白露时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还可能很热,裙子仍然穿着,花草也还茂盛。但到晚间,不用深夜,太阳一旦下山,秋凉就会袭来。苏东坡发问“人生几度秋凉”?其实很多人也分不清楚。凉是相同的,不好区分的是,记忆里的凉意,是去年还是前年的,其实秋风是一年一度,秋凉也是如此。或者按照苏东坡诗前一句“世事一场大梦”来说,秋凉是没有年轮刻度的,人生凉热也是一整场,只能计算总和,分不开。
古来写白露的诗文名篇太多了,前面提到的杜甫的名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两句的后面,就是关于白露的千古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写的是“夜露”;陶渊明《归园田居》中“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写的是黄昏时的露水;元稹“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写的是白天可见的露水。既然提到元稹,必须说明一下,比起杜甫和陶渊明,元稹也许是个小诗人,但二十四气节的每个节气,元稹都有诗。现在很多人以不同的视角写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章,元稹可以说是较早专门针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写作的人。接着说白露和露水的诗文,直到食指写《相信未来》,还是有“深秋的露水”和“凝露的枯藤”,也许食指写的不是白露而是后面的寒露,但露水打湿人的感受和冷意是一样的,露,是诗人追求和迷恋的诗歌意象。
最为著名的白露诗,一定是《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初生的芦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伊人。那么,这几句和“露从今夜白”哪句更有名呢?那就见仁见智了,要注意的是接下来的“月是故乡明”,月亮概念的出现,预示着下一个节气秋分的到来。 题图摄影:王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