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传承体验基地”~~~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传承体验基地”
入选市级非遗传承体验基地
张艳
李秋生大师工作室
李秋生大师工作室

  日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传承体验基地”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

  据介绍,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传承体验基地发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特色钟手表专业资源优势,成立了天津市“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秋生大师工作室,秉持文化自信理念,传承和发扬文化智慧,凝聚钟手表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大师工作室、机芯研发中心和现代学徒制示范中心等功能,全新打造、全新定义、全新培育,构建五“誉”模式,通过“数字+非遗”为技艺传承、文化传承、创新传承搭建新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凝结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气质和精神特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结合特色专业建设,打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基地,下一步,基地将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利用发展,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互动体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钟手表专业优势,培育和发挥基地作用,为激发非遗项目发展活力贡献力量。

  非遗传承人李秋生:“修补时间”的匠人

  非遗项目“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三百余年,作为这项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69岁的李秋生痴迷于钟表修复与制作,凭借高超的水平,让这项非遗技艺得到传承与发展。

  李秋生的工作室犹如一个钟表博物馆,从复刻的故宫博物院钟表馆的古钟,到由他设计制作并畅销海外的多款钟表,无不让人惊叹其技艺的高超。其中,一个金碧辉煌的塔状钟表最引人注目。“这是铜镀金嵌料石升降塔钟,是仿造十八世纪英国造的塔钟复刻的,原件在故宫的钟表馆里。”李秋生说。升降塔钟基座上的九层塔,每到整点便会随着中国民间乐曲《茉莉花》的旋律缓缓升起,再启动按钮,塔身又慢慢降落。一座联动设计的钟,更让人感觉趣味横生。到了整点报时时,水先流动起来,然后小鸭子也动起来,之后六角亭内的帘子卷起,最后里面的小铜人转出来敲钟。

  暗藏机关的钟表看似有趣,但对于修复和设计、制作者来讲,背后付出的心血和时间远超人们想象。李秋生说,这项非遗技艺对传承人的要求很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首先得知道过去那些钟表的结构,还要对钟表制作的过程、每一项工艺都有深入了解。钟表是精密仪器,不同国家的钟表,夹角、齿形、直径各有各的算法。想要修复一座钟表,就要对这些知识有全面了解。”

  “第一代传承人是我爷爷,听我父亲说,爷爷是一个在宫廷做钟处工作了15年的钣金工,从宫里出来后,在北京开了‘生古斎’钟表铺,既修理钟表,也制作钟表。”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李秋生最终也像爷爷李培明、父亲李喜宽那样,成为“修补时光”的人。

  李秋生作为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与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自幼随父亲李喜宽在家学习修钟、制钟。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机修的工作经历、机械制图与相关古董珠宝鉴定的学习,再加上个人的兴趣爱好、悉心钻研,使得李秋生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清代宫廷钟表修复。修了一辈子钟表的李秋生从1994年起就一直为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提供损坏与缺失部件修复与制作服务。2022年4月还受邀参与故宫与颐和园的联合修复工作,对颐和园内的一对部件残缺且顶部有缺失的升降塔钟进行修复。如今,他的徒弟也已经能独当一面。与钟表打了一辈子交道,李秋生仍在不断学习,他说,希望这项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让古钟表重新焕发活力。

  新报记者 张艳

  图片由海教园管委会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