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意风区曹禺剧院修葺一新将重新亮相~~~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2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意风区曹禺剧院修葺一新将重新亮相
大师旧居童年往事 小楼启蒙戏剧梦
王轶斐
故居里的曹禺像
修葺一新的曹禺剧院
剧场专题展(资料图片)
剧场专题展(资料图片)

  天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话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其中最重要的戏剧人当数曹禺。本市意式风情区内的曹禺故居和曹禺剧院,不仅记录了曹禺青少年时代在天津戏剧启蒙生涯,也将大师的作品重现于舞台,毗邻的两座建筑,好似一个连接时空的“虫洞”,每每令历史和现实之间映照出精彩的瞬间。

  明日是曹禺先生诞辰112周年纪念日,曹禺剧院也在近日完成修葺,升级后准备重新开放。金秋时节,“曹禺”“戏剧”等元素再成津城热点,“戏剧范儿”和“文化味儿”成了意风区的关键词。

  舞台重启 好戏候场

  将曹禺剧场修整升级,是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大力推动下,河北区委、区政府和北方演艺集团共同打造的曹禺故居文旅融合项目,也是我市“让文物活起来”重点项目任务之一,意在促进意式风情区文旅商新业态发展,努力做成我市“复活小洋楼”的典范项目。

  据悉,在延续原有建筑风貌特征和空间肌理的基础上,曹禺故居的外檐景观和楼体照明做了整体修缮。与此同时,曹禺剧院的内部结构、消防以及空调系统也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以便为各类戏剧活动形式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

  此次曹禺剧院重新亮相启用,将推出“曹禺剧院小剧场演出季”。演出季的剧目包括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话剧《灵魂的救赎》、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木偶戏《火灵珠》《成语故事》、话剧《悼亡剧场》、民谣话剧《爱在日落月升时》以及“世界经典主题室内音乐会”等演出。

  除此之外,演出季还为津门戏剧爱好者准备了沉浸式静态展、剧本围读、表演工作坊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为观众带来戏剧生活新体验。在“纪念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诞辰112周年主题论坛”上,戏剧专家学者以及曹禺后人将共聚一堂。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次恢复曹禺剧院演出功能的同时,未来还将以曹禺故居及剧院为起点打造沉浸式演出。在不久的将来,曹禺剧院、曹禺故居乃至整个景区都将成为一个“大舞台”。所有喜欢戏剧的人,都可以参与沉浸式体验和互动,进而走近戏剧大师、感受戏剧魅力。

  躲到房间里读书 和文学亲密无间

  大约110年前,天津意租界二马路(今民主道)36号搬进了一户万家。作为这一家的幼子,万家宝(曹禺)开始了在这里的生活。在进入南开中学之前,曹禺在这座二层洋楼里读书写字,据他自己说,他在家庭的生活乏味苦闷,好在自己能在一间大屋里读书写字,在中外书籍中感受到文学魅力,内心戏剧的种子也在此萌发。

  1985年,天津南开大学举办了“曹禺七十五周年诞辰暨从事戏剧活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活动,当时曹禺在回到家乡期间,兴致勃勃地走访了自己居住、学习和工作的地方。讲述了自己在这座小洋楼的童年往事。

  上世纪初,曹禺的父亲万德尊任直隶卫队的标统。后来,家境逐渐富裕后,万德尊才举家迁到当时的意租界。曹禺回忆:“当时我的住房很宽敞。家里房间很多,一座两层的楼房就有八间房子;还有一座小楼,也有许多房间,阔气得很,过的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曹禺所说的养尊处优一点不为过,因为当时家里有一个厨师、一个帮厨、一个拉洋车的,还有佣人和保姆。但幼年的曹禺却不快乐,“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尽管我的父亲很喜欢我,但我不喜欢我的家。这个家庭的气氛是十分沉闷的,很别扭。我父亲毕竟是个军人出身的官僚,他的脾气很坏”。

  曹禺甚至将自己的家形容为“坟墓”:“我上中学时,每天早晨去学校,下午四点回家,父亲和母亲还在睡觉,他们常常是抽一夜鸦片,天亮时才睡觉,傍晚才起床。每当我回到家里,整个楼房里没有一点动静,像座坟墓,十分可怕。”但塞翁失马,曹禺因此常年躲到自己的房间里读书,渐渐和文学亲密无间。

  “鲁滨逊”激起冒险想象 文明戏互动印象深

  曹禺幼时在家里上私塾,读的是孔孟之道的书。但他也说:“那时我已经偷偷地看了不少别的书,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水浒传》《聊斋志异》;外国的书也接触一些。最早读林琴南用文言翻译的西方小说,后来读各种半白半文或白话的翻译与著作。给我印象较深的如德国作家霍普特曼的《织工》,果戈理的《巡按》,还有莎士比亚的作品,如《威尼斯商人》。”他还读当时父亲订阅的杂志,上面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的文章,“我记得父亲对列宁十分佩服,说列宁是个伟大的人物”。此外,叶圣陶主编的《少年杂志》也给曹禺带来不少新的知识。总之,书给了他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他的思想早已飞出了幽暗的小楼。“我非常喜欢《鲁滨逊漂流记》,它激起我的想象,幻想到海上去冒险。我曾经想做发明家,发明一艘飞快的船,装上机器,跑得很快很快,我为此还画了一张图,装在一个瓷娃娃肚里。这样的书是诱人神思飞扬的。”曹禺说。

  看书,就是让曹禺对戏剧发生兴趣的原因。曹禺甚至熟读家里的《戏考》,“我记得家里有一套《戏考》,我读《戏考》读得很熟,一折一折的京戏,读起来很有味道,但是,当时看得最多的还是文明戏”。而看戏,是曹禺今后拿起笔写戏的动力。那些台上台下的互动,热烈的演出场面,让少年曹禺激动不已:“给我印象深的是,中国的观众十分善感,像演说过后,观众那样热烈的欢迎,那种热烈鼓掌的情景;男女洒泪告别时,台下也有妇女一片呜咽抽泣,擦湿了手帕。可以说,观众和舞台演出打成一片,真叫‘交流’至极了!演员们确具有一套使当时的观众神魂颠倒的本领。”曹禺还记得自己去看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的演出,“听起来也是入迷的”。

  津城一隅,曹禺从幼年到少年,已经慢慢筑起戏剧的灵魂。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王轶斐

  图片由曹禺剧院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