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27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画中情
王馨媛

  如果暗恋也能算作恋爱的话,不知道对他来说那算不算是他的初恋,又或者只是一种青春的悸动。没有甜蜜的表白,没有暧昧的触碰,年轻时我们总会很自我地对某种感觉做出定义——一个侧身就以为是喜欢,一个对视就以为是爱,一个回头就以为会是永远。

  他是班上的倒数几名,不爱说话,内向安静;她热情外向、性格活泼,是班长兼物理课代表,还是体育尖子生。他唯一出众的是从小习画,已经参加过几次中学生绘画比赛,小有名气。他们鲜有交流,除了在催促交物理作业的时候,她会和他简单说两个字“作业”,而他一般头也不抬地将作业递给她。

  那年,学校选拔舞蹈队员去参加区里的比赛,他因为帅气的外表和已经1米7的身高被选进了舞蹈队,而她作为班长,不得不每天组织被选出来的舞蹈队员去参加统一排练。排练舞蹈是辛苦的,而陪练是无聊的,每天把那群舞蹈队员送到排练室后,她就坐在排练室后面的长凳上,有时做作业,有时东张西望,有时跟其他班的班长闲聊。那天,当她从一道令人崩溃的数学题中猛地抬头,突然对视上了站在舞蹈队中央的一个眼神,一刹那失神,不知所措,直到排练老师的一声口令才打断了那个对视。当时的她尚无法形容那个眼神,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就是心动的感觉。多年后,她回忆起那个饱含深情的眼神所传递的无法言述的倾慕,依旧让人心旌摇曳。这样的对视在后来的日子里时常发生,常常是她突然一个抬头或转身,就会迎来远处一个炽热而坚定的眼神。

  初中三年是她学生时代最快乐的时光,有知心的玩伴、慈爱的老师,学习也还算跟得上,没有太大压力。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到了毕业季,大家即将分道扬镳。在交换同学录的时候,好些同学都哭了,包括她。他是最后一个为她填写同学录的人,也是第一次主动对她讲了那么多话:“班长,祝你未来一切顺利。毕业了,也没什么可以送给你作纪念的,送你一幅画夹在同学录里了,希望你喜欢,后会有期。”这一段话流利地从他嘴里说出来,多少有些令人惊讶,毕竟印象中他是全班最不善言辞的人。她对他微笑着表示感谢,伸手从他手中接过同学录,明显感觉他的手用力回拉了一下,然后调皮地一笑又轻轻推还给她。

  高一的寒假举行初中同学会,作为原班长的她是组织者,在统计到会同学的时候,她看到了他。他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慵懒地摆弄着花台上的花。等到大家都往前走的时候,他凑到她身边漫不经心地问她觉得他送的那幅画怎么样?她一惊,这才回忆起来,那幅画拿回家后她只是展开匆匆瞥过一眼,依稀记得是一幅钢笔素描,画的是一栋古老的建筑,青瓦飞檐,建筑旁的柳树叶子栩栩如生。她心虚地夸赞一番:“漂亮,画得真好,你以后肯定能成为一名画家。”然后就把他抛在一旁,跑去跟许久不见的好朋友叙旧了。

  高中的学业压力大,大家也陆续结识了新朋友,后面再未组织过初中同学会,跟初中同学的联络也越来越少。高考失利,她留在了本市,念了一个三流大专。某天,她收到一条QQ信息,点开一看,是他。他说他被重庆大学美术学院录取了,要去继续深造绘画艺术。她开心地祝贺,他又问起了那幅画,她还是敷衍地一番夸赞。大一入学不久,她交了人生第一个男朋友,和她一样活泼外向,他们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他陪她笑、陪她闹,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哄她开心,她想,恋爱的滋味真美好。大二的暑假,几个初中同学约好简单聚一下,他也特意从重庆赶回来。他个子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几,穿着宽松的衬衣和阔腿裤,头发染成了栗色。她打趣他大学不学好,怎么形象和念中学那会儿差那么多。他一改曾经害羞内向的性格,揶揄她说:“那时候才多大,你这是在以班长的语气教训我呢。”聊天的过程中,他又一次问起了那幅画,她说:“放心,你送的画我保存得很好,之前搬过一次家,我都没弄丢。”他笑了笑,正打算说什么,她突然炫耀般地向旁边的好朋友说起她那古灵精怪的男朋友,说他们已经在一起一年了。在其他同学的哄闹声中,她明显感觉他盯着她的脸愣了几秒,然后安静地走开了。

  大学毕业后,她依旧留在了本市,换过几份工作,却始终无法安定下来。和初恋男友在毕业后的第二年分了手,他没法留在她的城市,而她亦不愿抛下父母跟随他去他的城市,说到底,大家都是自私的人。生活就这样一天天过着。有一次,她在微信上看到有初中同学发了九宫格朋友圈宣传老同学的画展,她想,没想到他已经这么成功了,他终是把小时候的爱好延续到了成年,并最终作为了他的事业。画展中有一幅作品,名为“谁辜负了你的青春”,画中一个小男孩低着头双手往前伸着,手上捧着一颗心,心脏下面垫着一幅画,画露出一角,感觉似曾相识。不远处有个小姑娘,身体正对着他,脸却朝向另一面,开心地笑着正要转身跑向后面的一群伙伴。

  她在27岁那年结了婚,婚礼当天所有保持联系的初中同学都到场了。仪式结束后,一个老同学悄悄拉过她,单独塞给了她一个大红包,她很惊讶。老同学凑近在她耳边低声说:“这个红包是我帮别人带的,他说不用把他的名字写在礼簿上,让我单独给你。他还说他送你的最重要的礼物,早就在毕业的时候画进画里给你了。”她心下一惊。

  婚礼后,她便和丈夫出发去了瑞士度蜜月,回来已是初秋。一天,回父母家吃饭,她突然想起那幅画,从书柜的最底层翻出那幅早已落灰的画。画作铺开,她一边欣赏,一边轻抚画卷,这是她第一次仔细观察这幅画。钢笔描绘的景物依旧清晰,作画少年的落笔痕迹依旧明显,那柳叶似在随风飘动,每一张瓦片都在诉说着老旧的时光。凑近细看,那些重叠的瓦片和飘动的柳叶中,似乎隐藏着一些字母。她找来放大镜仔细辨认,“I love you”,瓦片和柳叶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写着这些单词,更准确地说,这整幅画就是用这些单词组成的。她呆呆地盯着那来自十余年前的告白,心跳加速不能呼吸,眼底涌起的热浪不知道是感动,还是遗憾。直到丈夫呼唤她的名字,她才从恍惚中清醒过来,连忙将画重新卷起放回书柜。

  那晚,她坐在阳台,凝望着深蓝的夜空。多年前,无数个这样的夜晚,14岁的少年在台灯下伏案创作,将心事通通藏进画里。他鼓足勇气在毕业之际,将它送给了他暗恋了整整两年的女孩,期待她能读懂他的心,可大大咧咧的女孩从未察觉他的心意。当他抛开那些敏感怯懦,决定当面表白的时候,却遗憾地发现自己早已错过,唯有将年少时的心事再次融入画中……

  青春时的暗恋往事,始于画,止于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