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是“新”的拓展,更是“质”的提升。以新促新,在盘活与做优中为发展提质,是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存量中有发展的潜力和活力,激发这股力量,需要在“盘活”上发力。打开新的视野,存量的范畴很广,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在院所的实验室,也在企业的生产线。存量是厂房、楼宇,也是蕴藏其中的业态、产能……究竟如何去盘活?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在腾笼换鸟中引来金凤凰。对此,市人大代表、天津北洋海棠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津大学科技园公司总经理何勇军感触颇深:“在盘活存量时坚持因地制宜、因产制宜,引入新项目、新业态、新产业,让各种生产要素畅通流动,使‘新’与‘旧’之间产生更多化学反应,存量就能变‘活量’,实现资源的多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既立足现有的产业和企业,促进“老树发新枝”,又积极招商引资,助力“新枝发新芽”,活起来的存量,会孕育出更多优质增量。
盘活,是为了做优。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在做优增量、提升质量。生产力之新,来自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新新相融”,抓手在存量的盘活,更在增量的做优。向“优”迈进,也是企业和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发的过程。抓好企业,企业缺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抓活产业,产业链条哪里薄弱,就重点去补,去延。市政协委员,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田云生认为:“要围绕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打好龙头企业带动效应这张牌,通过实施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实现不同企业、不同产业的优势互补、相互衔接,把‘做优’这篇文章写得更精彩。”
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目的在于提升质量。譬如文化的传承发展。资源的“活”与“优”,既能带来经济价值,又极具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发展质量之高、生活品质之高都蕴藏于多元价值中。“焕新后的杨柳青古镇成为一个文化传承的阵地。一系列形式多样、津味浓郁的民俗文化表演不仅成为流量密码,带动文旅消费,也让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栖居之所’。”市人大代表、西青区杨柳青镇党委书记宫克明说。老街区、古建筑、工业遗产,承载着悠远深厚的人文底蕴。盘活与做优,不只是为了唤醒沉睡的空间,更是为了让蕴藏其中的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叫响“河海津韵”这张城市名片。
存量活、增量优,活的是空间、资产,优的是机制、业态。在盘活与做优上同时发力,高质量发展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