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办天津市民满意的体育,一直是我市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宗旨。2024年,我市从举办赛事活动到建设健身设施,从构建组织网络到扩大志愿服务等多方持续发力,为百姓搭建更为广阔的健身平台,让健身群众收获满满,也为未来的群众体育探索了新目标,描绘了新蓝图。一年来,我市通过扩大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供给、打造体育生态圈、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推动社会体育组织规范发展、激发社会体育骨干力量新动能等方式,全面助燃天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运动之都”“体育强市”作出贡献。
2025年是《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收官之年。我市将致力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综合效益提升,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系的构建,办天津市民满意的体育。
扩大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供给
打造全新体育生态圈
“现在健身越来越方便了,楼下的公园里就有健身步道,我每天可以慢跑3公里,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了。”家住河东区的居民张艳丽表达了她在健身运动中的获得感。
为满足天津市民日益增加的健身需求,我市在2024年积极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利用市级体彩公益金建设社区户外微场地、足篮排多功能运动场、室外智能健身房、“海河蓝丝带”自行车骑行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730余处。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健身设施的情况下,北辰区探索打造“动吧”百姓健身房,让“运动自由”触手可及。西青区引进中安体育小镇,创新打造体育综合体商业品牌。宁河轮滑基地、宝坻钓鱼小镇等社会投资兴建的主题运动项目基地吸引多项全国性、区域性高端群众赛事落户,成为推动当地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
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我市增加了7个小型体育公园、3个小型健身中心以及室外智能健身器材、自然浇冰场等项目,有效提升了我市群众户外综合健身场所品质。落实《天津市“十四五”时期体育公园建设方案》要求,建成15个体育公园,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时期国家指导目标任务。
在健身器材上,我市广泛开展“国球两进”活动,统一采购乒乓球器材550台套,配建在群众身边的社区和公园,群众参与国球的日常健身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创新实施“室外智能健身房”项目,通过智能体测和竞赛的同时,为健身群众提供了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满足了群众高品质运动健身新期待。综合性健身场所的不断丰富,极大地提升了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水平。在全市开展了全民健身场地器材配建管理巡查督导专项行动,为群众打造优质、安全的健身环境。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工作专项检查和评估,定期举办“场馆开放日”,精准高效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核心竞争力。
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
激发群众健身新活力
2024年,我市贯穿全年的群众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全民健身大赛(华北区)规范有序安全精彩。我市是华北区牵头单位,充分调动各省区市积极性,统筹大赛举办。按照大赛总目标、总要求,围绕“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办赛理念,科学设置大赛项目,将地域特色明显、群众需求强烈、兼顾冬夏的广播体操、轮滑、速度滑冰、越野滑雪等比赛项目列入“5+10+N”赛事体系中规定和自选项目,各省区市自主举办的“N”系列更是极大地丰富了大赛内涵,全面扩大了群众参与度,实现了“便民普惠”“办到群众身边”的办赛目的。我市承办的开闭幕式全面展现出华北区全民健身发展成果,华北五省(区、市)协同完成各项目的办赛工作,落实了以“体育+”带动文旅传播、促进体育消费、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本赛区多支优秀队伍在全国总决赛中斩获佳绩。
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比赛,我市各项品牌赛事综合效应不断彰显。其中,海河龙舟赛万众瞩目,网络关注过亿,成为我国北方最受关注的龙舟赛事之一;第六届国际智能体育大会7大类别智能体育项目全新呈现;全国“行走大运河”健步走活动,从西青区第六埠村起程,9个区开展了系列活动,也掀起了全国大运河健走浪潮;“大美天津”自行车生态巡回赛,贯穿宁河、武清、东丽、蓟州、静海等区的生态旅游线路,站站精彩,发挥了体育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新年登高、健身大拜年、全民健身日、大众冰雪季等主题活动上下联动、规模日盛,成为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强力引擎。
在各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带动下,我市群众体育焕发出新质活力,成功举办了第九届青年体育节,为青少年体育爱好者搭建了沟通、交流、展示的平台;妇女体育传统与创新并举,天津传统特色项目“三八健康杯”今年已进行到43届,规模不断扩大,创新举办的女子气排球大赛与“女排精神”宣讲一起送到妇女身边;全市残疾人运动会上,19支代表队373名运动员在田径、游泳、乒乓球等8个大项、54个小项中奋力比拼,充分展现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村BA、村超、村马、村舞等“和美乡村”品牌赛事参与度持续提升,仅村BA一项,就历时四个多月,140支基层农民篮球队、2500余名队员参赛,基层比赛300余场,让农村地区的每个节假日、每片篮球场都变得活力四射、热闹非凡,各项赛事配套举办集文旅、商务、助农、非遗等多元融合的“体育市集”,将农村赛事办成“乡村乐事”“乡村喜事”,凸显了体育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天津市第一届职工运动会以“职运有你 津彩无限”为主题,历时3个月,包括田径、游泳、篮球、广播体操等9大赛项,全市96个区、局、集团公司工会8000余名职工报名参赛,有效搭建了职工高品质体育竞技和交流平台,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出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体育文化,凝聚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奋进力量。
少数民族体育成绩斐然,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天津代表团勇夺4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体育+”融合发展创新驱动
将赛事活动办到群众家门口
坚持多级联动、“一赛多级”的多元主体办赛机制,天津实现将赛事活动办到群众家门口。以第四届社区运动会为典型的各级各类群众赛事活动近7000项、参赛人数近60万人次。
村BA、村超、“三八健康杯”妇女广场舞大赛等赛事活动自下而上逐级举办,覆盖全市城乡社区。吸引轮滑、自行车、钓鱼等多项全国性、区域性高端赛事落户群众身边场地,群众近距离参与各类赛事活动的体验感、获得感极大增强。坚持体文旅农商融合发展工作思路,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成效显著,非遗、市集、旅游、助农等多业态融合逐步深化成熟,赛事活动形势内涵不断拓展丰富。
哪吒体育节、气排球街头挑战赛、“市乒赛”、海河龙舟赛等品牌赛事与商业密切结合,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植入文旅、助农、餐饮等多元素业态,赛事活动增值增效,拉动消费、助力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愈加强劲。
老年人体育全面展开,举办了太极拳、网球、乒乓球、健步大联动等老年人交流展示活动,2000人直接参与。线上线下大力普及适合老年人的健身项目10余项,提升老年人健身一技之长,惠及老年人近万人。
为加大赛事活动监管力度,我市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群众体育市级赛事活动组织工作的通知》,出台《天津市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指引》,建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专家库,召开山地路跑安全工作推动会,启动马拉松、山地越野跑专项整治规范工作,规范完善群体赛事活动“五个方案”,推动落实群众体育赛事安全“四个标准”,逐步解决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发展与安全问题。
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激发社会体育骨干力量新动能
通过多级赛事活动的举办,可以看出我市体育社会组织功能日益增强。立足扩展组织规模,激发组织活力,构建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组织网络体系,指导建立市级匹克球、体育摄影协会,12个区级体育总会,实现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全覆盖。社区健身骨干在一线,积极参与基层赛事活动组织、健身技能指导、健身文化推广等,涌现出一批像鲁山道街皓林园社区健身会这样的先进典型,服务群众健身作用愈加明显,促进社区健身的“毛细血管”更加发达畅通。
此外,我市分级分批组织4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举办5场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教育,推动落实“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技能交流展示活动,选拔优秀队伍参加全国指导员交流展示,荣获5项全国健身操舞大奖,11支队伍荣获全国网络赛一等奖。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质量
拓展群众“健好身”新途径
为规范群众体育健康发展,我市开展了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全市17个监测站点全年监测样本量达1.2万份。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全市16个区开展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参与人数近4000人。成功举办市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挑战赛,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国邀请赛,取得团体一等奖、13个单项第一的佳绩。发布《运动处方地方标准》和规范,与市卫健委共同研制印发《医体融合运动防治慢病先行试点医疗机构建设工作方案》,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慢病防治运动处方新模式。录制播出“科学健身一点通”电视栏目140期。深入街道、社区、街区、商圈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10期,拓宽市民科学健身指导途径。
在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上,我市开展“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系列主题示范活动,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上万人次,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千项次,累计受益人数达50万。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天津体院的案例成功入选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
打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收官战
2025我市群众体育力争再创新高度
2025年是《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收官之年。天津将围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一改革目标,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体系,开展“服务管理年”活动,更新维护体育设施;新建一批社区户外微场地、百姓健身房、主题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完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办好“体彩杯”2025年天津市第一届全民健身健康运动会和“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全力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力争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持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构建四级组织网络,支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强化社区健身会等基层体育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协同做好试点建设,为目标人群提供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开展线上线下科学健身指导活动,探索建立面向不同人群的体质健康监测、运动处方、健身指导、运动康复治疗等服务模式;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加强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志愿服务天津品牌;完善体育基本工作制度体系,全面落实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活动,做好第六次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完善群众体育监管治理体系,开展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和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检查评估监管,加强群体赛事活动安全监管,巩固马拉松、山地越野跑等群体赛事专项整治规范工作成果,确保群体赛事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