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田利辉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资本市场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加速器”,通过提供充足的资金,助其攻克科研难关,提升竞争力。如何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更多京津冀科技型企业上市,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他认为,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要从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上市辅导等方面综合施策,提升关键技术“含金量”和优化上市路径规划,帮助更多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企业借力资本市场获得更大发展。
近些年,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为科技型企业上市推出了差异化的上市标准,淡化了传统盈利的指标要求,更注重技术“含新量”和“含金量”的考量,让更多处于发展初期但创新活力十足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获得急需的资金。
在田利辉看来,上市能够为科技型企业开启长足发展之门。一方面可募集雄厚资金,用于研发投入、扩大生产与设备更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大量科技型企业上市后,更多创新成果得以加速转化。另一方面,上市能提升企业知名度,吸引客户、合作伙伴及优秀人才,且后续融资更为便利,成本更低,有力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京津冀在科技型企业分布与资本市场配套体系上优势显著。”他表示,三地高校、科研机构林立,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北京在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独占鳌头,天津在集成电路等产业有优势,河北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也有基础。同时,中关村科技园等创新平台蓬勃发展,成为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沃土。资本市场方面,沪深交易所、北交所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相辅相成。北交所侧重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沪深交易所错位互补,能够满足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
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机构为上市提供了条件,但三地科技型企业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这是因为,技术创新如逆水行舟,科技行业瞬息万变,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能产出多少成果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早期企业盈利模式不明晰,盈利波动大;知识产权作为核心资产,也容易遭受侵权与泄密风险;加之科技型企业对高端与复合型人才求贤若渴,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会制约企业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影响上市进程。
田利辉建议,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要在政策上精准发力,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与上市意愿;切实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以契合企业融资特性;强化企业培育辅导,引导专业服务机构协助企业熟悉上市流程,规划战略路径;同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侵权,营造优良创新生态;出台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贤才,并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培育复合型人才,为企业注入创新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企业可先在该市场挂牌,以开辟早期融资渠道,获得上市培育辅导,提高上市成功率,让京津冀科技型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