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津沽学人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津日报
合办~~~——记西方政治思想史学者高建教授
~~~
沽上丛话
津派文化与近代化(七)~~~
~~~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九水边的文学往事(图)
刘宜庆 题图(下)摄影:何毅

  沈从文一生六次游览崂山,足迹遍布太清宫、上清宫、白云洞、棋盘石、华严寺、北九水等崂山名胜古迹。

  沈从文的文笔就像源自湘西的一脉活水,他的人生篇章由水书写。他爱山乐水,以诗人的眼光、敏锐的心灵,捕捉到北九水山水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临近海边的缘故,“即山石树木特别清润”。北九水环境清幽,水声潺湲,有置身山林丘壑之雅趣,所到之处,目力所及,皆是一幅山水画。在《青岛游记》中,沈从文把这种妙处给予呈现:“白日当空,气候晴明,山中一切依旧均若长远笼罩在淡淡烟雾中,稍稍深入,即可从崩崖奇树、崖石间细流断续,流水渟聚处随地可发现小小鱼群唼喋游漾,人被包围在这种丘壑里,实有别处所没有的清幽。”

  沈从文笔下的这种小鱼,可能就是崂山特产仙胎鱼。这种小鱼喜欢清澈的溪流,就像山中隐士,隐隐有仙气。“崂山仙胎鱼,仙山第一鱼。”仙胎鱼见地方志文献记载。清朝同治年间《即墨县志》记载:“仙胎鱼出白沙河,从九水来,山回涧折,其流长而清湛不染泥尘,鱼之游泳于清泉白石中者也,大可五六寸,鲜美异常。”小鱼脊背呈淡青色,鱼体扁平透明。此鱼虽小,长不过尺,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瓜香。沈从文的文笔,尽显崂山风物之美,为崂山仙胎鱼增添了文雅之气。

  作家身处清幽的北九水,应该有美丽的故事发生。

  1933年,沈从文和未婚妻张兆和游览北九水时看到的一幕,赋予他灵感,成为创作《边城》的缘起。“路过一小乡村中,碰到人家有老者死亡,报庙招魂当中一个小女儿的哭泣,形成《边城》写作的幻念。记得当时即向面前的朋友许下愿心:‘我懂得这个有丧事女孩子的欢乐和痛苦,正和懂得你的纯厚与爱好一样多一样深切。我要把她的不幸,和你为人的善良部分结合起来,好好用一个故事重现,作为我给你一件礼物。你信不信?’”

  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女孩,走在发丧队伍的前端,她神情悲戚,一双清澈的大眼睛里饱含泪滴,她高举着灵幡引路,身后是长长的披麻戴孝的队伍,唢呐、笙等民族乐器吹吹打打,围观的人们都受到情绪的感染。沈从文和张兆和驻足观看,女孩的神情打动了沈从文,他一下子想起湘西和她一样年龄的女孩,他敏感的心弦在北九水潺湲的溪水中发出了微妙和音。沈从文看到张兆和也被一层忧伤笼罩,他握了握张兆和的手,当即许诺:“将写一故事引入所见。”

  崂山北九水也见证了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沈从文向依偎在身边的张兆和许诺,身边的人儿脸上绽放微笑。沈从文会意,把这个微笑翻译为张兆和的回答:“我完全相信,女人生命本来就是由信出发,终止于爱,恰恰和你们男子一切由思出发,终点为知;二合一,都接触了生命本体,了解了生命。方式可不一样。”

  《边城》是沈从文信与爱、思与知的结晶。小说描写了边城小镇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他书写了湘西劳动人民的悲欢,一个民族的哀乐和情感样式。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美丽总是愁人的。”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翠翠的外祖父也在一个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边城》的结局令人伤感:“塔圮了,船溜了,老船夫于一夜雷雨中死了,剩下一个黑脸长眉性情善良的翠翠,在小河边听杜鹃啼唤。一个悲剧的镜头如此明白具体。”

  每一位读过《边城》的读者,都会脱口而出这个故事的结局:那个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青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这是悲剧故事唯一的结局。也许得了“三三”的建议,沈从文把结尾修改了,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变成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白塔在边城高耸,这个古典样式的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诸多内涵。沈从文小说中的风物,使人与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边城》是沈从文的“桃花源”,正如聂华苓的评价:“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为乡下人构建的理想世界的代表作,这是一个未被现代文明糟践的理想世界。”

  白塔圮坍,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渡船溜走,标志着“桃花源”秩序的失衡。

  1934年,《边城》出版,小说中的翠翠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翠翠这个虚构的人物身上,有湘西女性的风情,也有崂山北九水小女孩的“不幸”“欢乐和痛苦”,还有张兆和的“纯厚”“为人的善良”。《边城》是沈从文送给张兆和的“一件礼物”,也是馈赠给青岛的一个礼物。

  1934年也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顶峰之年。《边城》中翠翠这个文学形象,进入万千读书人的心灵史。这个人物是他的文学创造,在他建造的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中,高居核心地位。这个人物也承载了沈从文的人生理想、精神寄托和美学关怀,成为他作为小说家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题图(下)摄影:何 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